單霽翔:故宮文物展出比例預計將增至30%
摘要: 今年已經是單霽翔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的第六年了。
資料圖: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24日電(記者 宋宇晟)今年已經是單霽翔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的第六年了。六年間,故宮的變化有目共睹,但未來故宮發展的方向是什么?單霽翔在日前的一場講座中給出了答案。
近日,在由中教華影全國校園電影院線與北京大學港澳臺辦公室聯合主辦的“中華傳統文化研習交流專題活動”上,提起剛來故宮工作的情形,單霽翔這樣說:“來的時候我就覺得會是一個沉重的擔子。”
到任后,單霽翔用了五個月的時間走遍了故宮里的9371間房子。“每個房子拍照做記錄。做什么呢?就是它們的狀況是什么,哪些需要改變,我是學規劃的,就把這些記錄下來。”
他發現,當時的故宮有防火、防盜等七個方面的隱患必須排除,“否則我這個院長是不能當好的”。
資料圖:7月17日,北京連日降雨,游客在北京故宮游覽興致不減。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正在實行“平安故宮工程”就是為了消除這些隱患。“現在還有兩年工程就要結束了。兩年以后,我相信故宮會非常漂亮,也非常安全了。”
事實上,每次提到故宮的安全問題,單霽翔總是用“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八個字來形容。“要做事一定要保證萬無一失。別人說萬無一失可能是一個形容詞,但是我們這個崗位一失就萬無,你做了9999件事,一件事沒做好,文物損壞了,就對不起大家、對不起民族。”
而在單霽翔看來,萬無一失的另一方面是“一定要把責任分解交給全社會”。
“為什么要擴大開放?就是開放了以后人們就有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受益權了,哪做得不好都會提醒你,告訴你這個地方要修了、這個地方應該怎么做。否則你捂著死看硬守誰也不知道你是什么。”
“你一旦開放,大家都有發言權、都有監督權、都有受益權,大家就會告訴你這應該修了、那應該改變,大量的信息就來了。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的做很多工作,這是我的體會。大家都有這個責任幫助我們,所以我們在往前走。”單霽翔說。
資料圖:雪后的紫禁城一片銀裝素裹。中新網記者 金碩 攝
安全之外,參觀者感受更明顯的是逛故宮的“舒適度”在提升。
幾年時間,故宮清理了門前的廣場、加裝了供游人休息的座椅、擴大開放面積、點亮宮殿、開放了城墻、拆除宮內原有的現代建筑、提供大量的文創產品……
一個總能引人發笑的例子是,為了給游人提供足夠的衛生間,故宮把自己的一個職工食堂都改成洗手間了。
“我們經過努力,我們希望人們再到故宮博物院看到的是綠地、藍天、紅墻、黃瓦的美景。”
單霽翔希望,故宮里是一個和諧的環境。“比如說和平鴿能跟游客在一起,在故宮里孵化的鴛鴦、鳥能夠幸福地生活在這里,還有200多只故宮貓。我們還希望人們到故宮博物院春天看到牡丹,夏天看到荷花,秋天看到銀杏,冬天看到臘梅。”
資料圖:2016年,北京故宮啟動“點亮歷史”原狀展陳照明方案,包括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宮(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在內的中軸線六大宮殿幾百年來首次亮燈。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在單霽翔看來,一座博物館有多少“世界之最”不是最重要的,真正最重要的是今天給社會奉獻了什么。
雖然故宮一直在不斷地改進,但作為院長,單霽翔覺得自己仍“有愧于”參觀者。“我們現在兩萬多件文物在同時展出,同時每年大約一萬多件的文物走向世界各地展出,總的來說比例是比較大,但故宮的藏品太多了,186萬件,展出的比例只占文物藏品的2%。我們現在最有愧于觀眾的就是文物展品的數量展出的比例太小。”
“有人給我們算了一筆賬,按照目前的速度,要913年才能展一遍館藏所有書畫。”他說,故宮會不斷加強博物館建設、增加展出空間。“這是未來五年的方向,五年以后我們希望藏品展出的比例可以由今天的2%,預計增加到30%。”(完)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