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鳳凰涅槃呈盛景
摘要: 記者 張新理臺兒莊古城風貌。 高慶民 攝棗莊是一個經典。因多棗樹而得名,曾是著名的煤城。千百年來,得運河之浸潤,成為最美水鄉;經炮火之洗禮,又在毀滅中涅槃重生。棗
記者 張新理
臺兒莊古城風貌。 高慶民 攝
棗莊是一個經典。因多棗樹而得名,曾是著名的煤城。千百年來,得運河之浸潤,成為最美水鄉;經炮火之洗禮,又在毀滅中涅槃重生。
棗莊是一個樣板。面對煤炭資源匱乏之絕境,棗莊人破釜沉舟、獨辟蹊徑,為中國資源匱乏型城市的轉型,提供了一條完全可復制的經驗之路。
棗莊是一個傳奇。棗莊人用最短的時間,實現了旅游業快速轉型發展,棗莊速度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全國之最乃至全球之最,用最靚的風景吸引全球目光。
8月4日,由山東省棗莊市委宣傳部主辦,棗莊日報社、山東省臺兒莊古城旅游集團承辦的“全國主流媒體聚焦中國·大運河(臺兒莊)新聞采風活動”啟動儀式在臺兒莊古城舉行。包括人民日報、新華社在內的50多家新聞媒體100多名記者聚集一堂,在臺兒莊古城領略了最美水鄉的溫婉,感受了臺兒莊古城“留古、復古、揚古、用古”的神韻。
十里荷廊。高慶民 攝
因勢利導勇轉型
棗莊是一座因煤而生的城市,經歷了“因煤而立”“因煤而興”的城市發展歷程。但隨著煤炭資源的日益枯竭,棗莊也曾面臨著“因煤而困”的被動局面。
據悉,棗莊市曾是華東地區重要的能源基地,但由于歷史遺留問題、體制原因、發展思路等因素制約,棗莊市并沒能充分利用豐富的資源優勢而進一步發展成為經濟大市。相反,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煤炭資源的枯竭,棗莊的經濟發展陷入谷底,數十萬工人下崗失業,因過度開采而造成的生態環境日趨惡化。資源枯竭與環境惡化成為棗莊市改革和發展中不可逾越的兩大難題。
站在資源枯竭的十字路口,發展的陣痛、摸索的悵惘,讓這個城市在二十一世紀初期陷入了窘境。
棗莊市的出路在哪里?棗莊市究竟該發展什么產業?究竟該怎么轉身?人往哪里去?
自2006年起,棗莊市把發展文化旅游產業作為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的重點戰役,作為就業富民的根本途徑,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舉措,著力把文化旅游培育成服務業跨越式發展的先行產業、城市轉型的戰略產業、科學發展的支柱產業,努力實現由“賣資源”向“賣文化”的轉變,棗莊市旅游業快速發展崛起。
2007年10月17日,棗莊市委、市政府召開了全市首屆旅游業發展大會。這次大會是棗莊市歷史上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一次會議。在這次大會上,市委、市政府規劃了今后棗莊旅游發展的藍圖和發展戰略。棗莊市旅游發展總戰略:以運河為文脈、以水為魂,構建棗莊市的旅游新常態,提高核心競爭力。
城市轉型也讓棗莊市贏得了國家層面的關注和支持。 2009年,棗莊市成為國務院政策支持的東部地區唯一轉型試點城市;2013年,棗莊市又被國務院列為中國老工業城市重點改造城市。
尋夢臺兒莊古城。 孔 闖 攝
滿眼皆是好風景
現在,在國內發展旅游產業的版圖上,棗莊市的色彩越來越絢麗,臺兒莊古城引爆市場,紅荷濕地顯現魅力,冠世榴園游人如織,翼云石頭部落吸人眼球……近年來,棗莊市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在提升品質上下功夫,努力構建“山水呼應、人文交融、全域覆蓋、悠游棗城”的旅游發展格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棗莊旅游品牌,游客接待量也是屢破新高。
景區景點是旅游業鏈條上的基礎鏈點,有了景區景點才有旅游業的發展。
景區景點又以其品位和特色不同吸引并打動著游客。棗莊市旅游起步并不算早,有些景點也只有四五年的開發經營時間,卻被人稱為是旅游業界的一匹“黑馬”,迅速叫響國內外。近年來,全國有150多個縣級以上參觀考察團蒞臨棗莊學習考察旅游產業發展。
發展旅游產業,棗莊市注重景區開發建設。近年來,臺兒莊古城、微山湖紅荷濕地、冠世榴園、抱犢崮、熊耳山、翼云石頭部落、鐵道游擊隊紀念館、仙壇山溫泉小鎮等以其獨特魅力成為游客關注的熱點景區。其中,臺兒莊古城成為國家5A級景區,冠世榴園則以15萬畝石榴園的規模登上了吉尼斯紀錄。
棗莊市地處山東省南部,東依沂蒙山、西瀕微山湖,境內河流水系發達,大小河流共有24條,京杭運河棗莊段為大型河流,橫穿棗莊市南部,境內全長39公里。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條,流域面積在30平方公里至100平方公里的河流12條。棗莊市因勢而為,大力發展水上旅游,微山湖紅荷濕地、臺兒莊古城游船縱橫,搖船妹子的歌聲婉轉悠揚,成為棗莊市旅游一道靚麗風景線。
棗莊市注重鄉村旅游的發展,目前,全市省級旅游鄉鎮達36個、特色村101個、國家級、省級農業旅游示范點74個(國家級6個)、精品采摘園49個、山東好客人家星級農家樂367家。棗莊鄉村旅游成為一枝獨秀。
在發展全域旅游進程中,棗莊市樹立“旅游+一切、一切+旅游”的理念,促進“旅游+農業”“旅游+工業”“旅游+文化”“旅游+體育”等融合發展,培育旅游新業態,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圍繞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大力發展工業、農業旅游,推動旅游和工業的融合發展,積極發展工業旅游和工礦業旅游產品。圍繞服務業高端化,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找準旅游與文化、養生、養老、會展、教育等產業融合發展結合點,借助旅游業繁榮發展“杠桿”,大力推進文化創意、養生、養老、會展服務業、修學旅游等相關服務業,形成旅游業與其他服務業互動發展的共振效應。
新聞媒體聚集臺兒莊古城。張新理 攝
游人如潮譽滿城
臺兒莊古城位于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河中河臺兒莊段(月河)的中心點,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融匯8大建筑風格為一體,匯集72座廟宇于一城,保留有53處戰爭遺跡,運河文化、大戰文化等特色鮮明, 3000米古河道成為首批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的河段,被世界旅游組織稱為“活著的運河”。
如今,走進臺兒莊古城,青青石板路、潺潺運河水,亭臺軒榭、舟楫搖曳、燈火輝煌,處處散發著迷人的魅力,一場場文化“盛宴”讓人如醉如癡。“臺兒莊古城,一個尋夢的地方”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同,“一座城”復活千年夢,棗莊市成為萬千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自2008年啟動重建,歷經10多年發展歷程,作為國家5A級景區的臺兒莊古城累計接待游客3000多萬人次,其中2017年接待游客581.8萬人次,營業收入3.47億元,業態綜合收入13.8億元。今年以來,游客數量、收入與知名度、美譽度也呈現了同步提升的良好勢頭。
“‘商賈迤邐,入夜,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繁盛景象在臺兒莊古城得以再現。”臺兒莊古城旅游集團董事長曹恒超深有感觸地說,“臺兒莊古城的新模式是跳出古城建古城的全域旅游模式,以古城為核心,整合旅游資源,加強品牌運作,促進古城游與運河游、濕地游、鄉村游互促共進,構建大旅游大景區格局。把目光投向古城之外,不僅僅是為了擴大規模,尋求多元化發展,其核心價值在于通過‘大古城戰略’,打造‘全域旅游生態’,進而實現區域協調發展,讓古城文化滲透臺兒莊的每一寸土地,完成從產業升級、文化建設到生活方式的全方位蛻變。”
自重建以來,臺兒莊古城確立了“留古、復古、揚古、用古”的八字理念,傾力打造百廟、百館、百藝、百業,促進了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發展,實現了古城文化空間的豐富性,把臺兒莊古城打造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國際旅游休閑目的地和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
短短數年間,臺兒莊古城收獲了一系列的榮譽,位列“齊魯文化新地標”榜首、獲得了中國旅游創新獎等榮譽稱號,成為全國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首個國家文化遺產公園、首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國家版權貿易基地。 2012年11月臺兒莊古城被評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2013年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為“中國最美水鄉”之一, 2014年獲評“首批創造未來文化遺產”……
運河風光。 高慶民 攝
責任編輯:dr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