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習慣看“眼色” 家長應理性“放手”
摘要: 案例微信公眾號提問:我們家姑娘12歲,今年“小升初”,雖然她從小學習還行,但是發現這孩子做事時不由自主地就會看大人的眼色,從吃飯、購物各個方面都表現出來
案例
微信公眾號提問:我們家姑娘12歲,今年“小升初”,雖然她從小學習還行,但是發現這孩子做事時不由自主地就會看大人的眼色,從吃飯、購物各個方面都表現出來了,我們說好她就說好,讓她自己選擇就沒有主見了。馬上進入中學了,就希望能培養女兒有主見,能獨立處理事情。
專家觀點
北京二中分校心理教師、年級組長魏興:一般來說,孩子缺乏主見,并不能直接歸結在孩子自身性格和能力等方面,家長要首先反思自己的家教理念和教育方式。面對孩子的問題,也不要只希望孩子能改正好,家長應考慮是不是因為自己的原因才誘發孩子問題的出現。具體原因有幾個方面。第一是期望過高,家長只從自己的愿望出發,不考慮孩子的主客觀條件,對孩子抱有超出孩子自身實際可能的過高期望。有的家長,或從自己主觀愿望出發,或為了圓自己未了的夢想,或為了與別人攀比,對孩子抱有高得驚人的期望,并把這種期望變成具體的要求,強加在孩子身上。
第二就是滿足過多。很多孩子遇事沒有主見,有可能在心里會認為:我從小要什么,家長就給什么,那我自己還何必要有目標和行動,我的生活早已被他人所規劃好了……可以說,家長愛孩子沒有錯,但若遇事都由家長代辦,就無法培養孩子自理的能力。
第三就是家長過度保護的心態和行為,很容易造成對孩子強加很多不必要的禁止要求。對孩子是要制定要求和標準,但這并不代表總是采取生硬的方式“一刀切”地禁止孩子做事。這樣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讓孩子在遇事時或者沒主見,或者產生負面抵觸情緒。
因此,建議家長首先要理性放手,不要把所有問題都幫孩子解決完,也不要簡單地強迫孩子做事情,應事前約定讓孩子自己去做事,多鼓勵孩子去獨立嘗試,給孩子獨自完成的空間和信任,然后采用監督和提醒的方式。若孩子完成,就及時肯定與鼓勵;若未完成,則應平等、理性地跟孩子分析問題所在,并讓孩子對下一件事的計劃做出自我修正。
此外,青春期的孩子會越來越把自己的思想封閉起來,而且非常敏感。建議家長平時可以多跟孩子聊聊天,內容不要局限于學習,應涉及孩子的興趣愛好。要多讓孩子表述做事的原因、對家庭事務或社會現象的看法、想法等,家長應對其中正確的內容及時肯定和鼓勵,然后再引導孩子關注可以提高的方面。同時,家長一定要善于傾聽,對孩子有不同的看法,也要耐心聽完之后再說出自己中肯的意見和建議,要說出反對的理由,切不可單純地指責、把自己的看法強加給孩子。
另外,在遇事時家長要能做到不慌張,合理調控自己的情緒,積極思考并嘗試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孩子在模仿和實踐中培養更有主見的意識和行為。此外,也可以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多在眾人面前展示自我,在實踐中掌握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讓孩子在內心不斷累積正能量、掌握更多自主做事的技能。文/本報記者 武文娟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