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摘要: 我市慶祝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開幕式在平輿縣舉行記者 劉付明 通訊員 王昆明 文/圖豐收的喜悅.。龍頭高昂慶豐年。豐收后的農民喜選農機具。金秋送爽,碩果飄香。9月23日,駐
我市慶祝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開幕式在平輿縣舉行
記者 劉付明 通訊員 王昆明 文/圖
豐收的喜悅。
龍頭高昂慶豐年。
豐收后的農民喜選農機具。
金秋送爽,碩果飄香。9月23日,駐馬店市慶祝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開幕式在平輿縣藍天芝麻小鎮舉行。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戚存杰出席儀式并宣布駐馬店市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開幕。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聶勇、副市長馮玉梅、市政協副主席張新領以及平輿縣四個班子領導等出席開幕式。
農民是農業農村發展的主體,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體,經黨中央批準、國務院批復,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歷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中國農民豐收節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廣大農民的深切關懷,在全社會傳遞了重農崇農的價值取向,營造了強農富農的濃厚氛圍,凝聚了愛農支農的強大力量。駐馬店市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由駐馬店市委、駐馬店市人民政府主辦,市農業局和平輿縣委、平輿縣人民政府承辦,旨在展示農村改革發展成就,宣傳農耕文化的悠久厚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有機融合。
近年來,平輿縣委、縣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以脫貧攻堅為統攬,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全縣78萬農民群眾充分發揮主人翁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積極創造美好生活、建設美好家園,凝聚打贏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強大合力,“三農”工作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
當前,平輿縣正處在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階段,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該縣正以科學務實的舉措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全社會都感受到農業是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是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是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希望廣大農民朋友和農業工作者,搶抓歷史機遇,發揮主體作用,繼續創新創造、務實苦干,用勤勞、智慧和汗水奮力譜寫平輿“三農”發展新篇章,為推動平輿高質量跨越發展貢獻力量。
儀式上,市、縣領導向平輿縣藍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平輿康博匯鑫油脂有限公司、河南鑫芳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河南省李芳生態循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平輿縣2018年度十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授牌。勉勵各獲獎經營主體,大力推進農業品牌建設,全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大發展,帶動農民大豐收,共享現代化建設成果,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中國夢。
儀式結束后,戚存杰一行觀看了“芝麻花開”文藝演出,參觀了白芝麻博物館、年莊磨坊村、荷塘月色等景點。
新蔡縣載歌載舞慶豐收
記者 張承訓 通訊員 宋超喜 文/圖
豐收的歌兒唱起來,歡快的舞蹈跳起來。9月21日,新蔡縣慶祝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暨“志智雙扶”文化下基層活動在磚店鎮周寺村精彩上演。
活動現場,歌曲、戲曲、舞蹈、雜技等一個個精彩的文藝節目贏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與歡呼聲。
全縣各鄉鎮(街道)文藝代表隊、種糧大戶與當地村民歡聚一堂載歌載舞,分享收獲的喜悅,暢想美好的明天,用自己的方式慶祝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農民登上鄉村大舞臺慶祝自己的節日。
為農民朋友送上豐收節的美好祝福。
書法名家揮毫潑墨慶豐收。
青儲飼料機械化打包。
中秋時節,新蔡縣余店鎮李寨村的5000畝青儲玉米大面積收割加工,這是河南壟澤農業科技公司實施的“糧改飼”項目。該項目的實施,不僅優化了種植業結構,而且從根本上解決了秸稈焚燒的問題。
申老漢喜領豐收獎
記者 劉仁忠 通訊員 楊明華
“我今年替合作社管理70畝中藥材,除每月1200元的工資外,豐收獎就領了3500元。”9月23日,在汝南縣常興鎮大申莊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里,拿著嶄新的鈔票,貧困戶申大清樂開了花。
申大清今年70歲,是村里建檔立卡貧困戶。在他16歲時,父母因病先后去世,因家庭窮,一人生活。
今年2月,村委會把老申安排到中藥材合作社打雜工,每月工資1200元。盡管如此,老申并不滿足,得知合作社出臺豐收獎的規定時,第一個報名與合作社簽下70畝中藥材管理協議,做管水、施肥、除草等農活。
“合作社將白花蛇草定為畝產干品300公斤,要是按協議上說的每增產1公斤獎勵5元,1畝地增產10公斤沒問題。”深夜,老申翻來覆去盤算著豐收獎計劃,決定大干一場,拿下最高豐收獎,靠辛勤勞動摘掉窮帽。
“藥材嬌嫩、喜水,遇到大熱天,三天兩頭得澆水,如果澆晚了,嫩芽就會干死。”談到藥材管理經驗,老申自有一套。
夏種秋收。在老申辛勤努力下,70畝白花蛇草喜獲豐收,經稱重,平均畝產干品310公斤左右,比合作社規定的畝產標準超10公斤。按照協議,老申高高興興地領到了3500元的豐收獎。
“今年國家設立了農民豐收節,俺為貧困戶設立了豐收獎,以此調動貧困戶內生動力,通過辛勤勞動,促進企業增效,貧困戶增收。”合作社理事長申大放說。
今年,合作社種植白花蛇草3000余畝,帶動26戶貧困戶種植白花蛇草,畝效益3000余元,與8戶貧困戶簽訂了中藥材管理協議。
“明年,合作社計劃擴大中藥材種植面積,吸納更多的貧困戶到合作社務工,讓貧困戶依靠自身勞動拿到更多的豐收獎。”大申莊村黨支部書記張俊峰說。
9月21日,汝南縣老君廟鎮小方村舉辦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文藝演出活動,慶豐收、促脫貧、保發展。記者 劉仁忠 攝
小方村慶祝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文藝演出精彩紛呈。記者 劉仁忠 攝
演出活動期間,小方村還表彰了勞動模范和致富能手。記者 劉仁忠 攝
泌水河畔花菇香
記者 侯偉峰 通訊員 劉 藝 文/圖
秋高氣爽,碩果累累。9月23日,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暨泌陽縣第一屆“花菇節”活動在泌陽縣美麗的泌水河畔開幕?,F場群眾互動聯歡,共同慶祝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近年來,泌陽縣委、縣政府始終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大力發展牧、林、菌、煙、油、菜、茶七大特色產業,扎實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業取得了新成績。全縣糧食總產量達63.8萬噸,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38元,實現了豐產豐收。
通過培育夏南牛、食用菌兩大特色優勢產業,眼下,夏南牛存欄已達36萬頭,夏南牛產業集群實現產值近100億元。食用菌種植量達2.3億袋,實現產值50億元,出口創匯1億美元,被評為全國食用菌出口優秀基地縣。
開幕當天,夏南牛、食用菌系列產品,泌陽小白沙花生、馬谷田瓢梨等近百個特色產品參加展示,讓現場群眾零距離認識身邊的泌陽名牌產品。
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在豐收節與中秋節相逢的日子,作為農業大縣,泌陽縣以節為媒,部分鄉鎮、專業合作社也分別組織了以豐收節為主題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共慶豐收、共話團圓、展望未來。
活動現場,精彩的文藝節目、民俗表演為現場的群眾奉獻了一場喜慶豐收的視覺盛宴。
特色產品展示。
民俗文藝演出。
喜逢盛世慶豐年
西平處處歌飛揚
記者 丁 振 通訊員 胡軍華 丁瑞琦 袁麗麗 文/圖
金黃的玉米、火紅的辣椒、黃白相間的菊海、繁忙的村頭車間……田野里、果園中,滿目金黃、瓜果飄香……9月23日,在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這個特別的節日里,筆者一行來到嫘祖文化之鄉、中國冶鐵鑄劍文化之鄉西平縣,近距離看到了西平大地繁忙的豐收景象,領略了西平農民那份洋溢在農家小院、田間地頭的豐收喜悅,感受了西平廣大農村摘掉窮帽、欣欣向榮的美麗模樣。
豐收的喜悅豐收的歌。
無公害綠色蔬菜喜獲豐收。
大型機械成為富農強農“加速器”。
豐收節里曬豐收
記者 鄭付生 通訊員 米 山 文/圖
特色農產品展示區。
9月21日上午,驛城區首個農民豐收節慶?;顒釉谒玩傟P帝廟村舉辦。驛城區四個班子領導、區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及當地群眾參加了慶?;顒印sA城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宣布驛城區首個農民豐收節開幕。
開幕式上,當地群眾表演了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慶祝豐收節。水屯鎮關帝廟村第一屆村黨支部書記張新四等上臺發言,感謝黨和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惠農政策,特別是脫貧攻堅政策,使農民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對農業、農村事業發展進一步提升了信心、堅定了信念。
據介紹,驛城區首個農民豐收節以“慶祝豐收、弘揚文化、振興鄉村”為宗旨,以“綠色農業、科技創新、產銷對接、開放共贏、三產融合”為主題,精心謀劃、統籌安排了一系列慶?;顒?,通過農民群眾慶豐收、成果展示曬豐收、社會各界話豐收、全民參與享豐收,讓全社會都感受到豐收的快樂,進一步激發了廣大農民朋友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展現新時代新農村新農民的精神風貌,匯聚起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此次農民豐收節突出展示了“科技強農新成果、產業發展新成就、鄉村振興新面貌”,使廣大群眾切身感受到了豐收的喜悅,體驗采摘之樂。
在舉辦豐收節開幕式的水屯鎮關帝廟村,壯觀的農民廣場舞、美味的農民豐收美食、先進的農機展、豐富的農產品展銷會、精彩的農民運動會等活動,展現了驛城區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帶來的收獲與喜悅。開幕式結束后,參加慶?;顒拥念I導和嘉賓對科技強農新成果各展臺進行了參觀,各展臺到處顯現出了驛城區近年來農業、科技、農民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描繪“三農”新圖景
記者代廷偉 文/圖
秋日歡歌慶豐收,鑼鼓喧天盡開顏。9月23日,在位于遂平縣車站街道辦事處劉虎莊村境內的益農豐達莊園內,鑼鼓喧天、歡聲笑語、熱鬧非凡。遂平縣在這里組織開展了以“鄉村振興·魅力遂平”為主題的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讓廣大農民群眾在自己的節日里慶豐收、曬豐收、享豐收。
九月金秋糧倉滿,五谷豐登天下安。在遂平縣首個農民豐收節活動現場,來自全縣18個鄉鎮(街道)和16家企業的特色農副產品紛紛登臺亮相:和興鎮供港蔬菜碧綠滿筐、陽豐鎮無公害香椿香氣四溢、褚堂鄉有機葡萄讓人回味無窮……每一樣、每一種農副產品都引人駐足觀看、品嘗。“活動非常熱鬧,全縣特色產品讓人大飽眼福,還有噴灑農藥的新型無人機展示,真是太豐富了。”農民王兵高興地說。
近年來,遂平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三農”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立足增加農民收入和保障有效供給兩個方面,以產業化發展為引領,以優質小麥、優質花生、優質草畜、優質果蔬供給為重點,協調推進布局區域化、經營規?;蜕a標準化,聚力興農穩縣,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抓住全省土地托管試點縣機遇,依托龍頭企業,通過71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120多家家庭農場,全縣超過一半的耕地實現了托管流轉,建成了優質小麥、優質花生、觀光農業、供港蔬菜種植等農業標準化原料基地。8家企業通過省級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定,9個農產品通過省級無公害認證,5個農產品通過省級綠色食品認證。建立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經營模式,實現了規模化、訂單式生產,形成了企業與農戶“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長效機制,保持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良性發展趨勢,走出了一條以第二產業為龍頭,帶動第一產業、促進第三產業,聯動信息化發展的融合發展之路。
“舉辦這個活動的目的就是要傳遞重農崇農的價值取向,營造強農富農的濃厚氛圍,凝聚愛農支農的強大力量。”遂平縣政府負責人表示,希望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弘揚農耕文化、推廣農業科技、開拓農村市場,更好地豐富農民群眾的生活。
一展臺前,農戶展示收獲的花生。
“三農”發展與精準扶貧一起推
上蔡縣農民樂享豐年好光景
記者 陳 司 通訊員 宋永亮
紅紅的辣椒、黃澄澄的玉米棒、“體長個大”的冬瓜、穗大粒飽的高粱……三秋時節,行進在農業大縣上蔡的田間地頭,到處一派碩果累累的豐收景象。
種植托管讓貧困戶綻笑顏
走進上蔡縣邵店鎮卜莊村的香菇種植基地,大棚內,一朵朵綻開了“笑臉”的香菇像是在迎接遠方的客人。這個目前占地138畝共計建有400個大棚的香菇基地里,附近的幾十名村民正在忙著采摘成熟的香菇。建在地頭的菌棒生產車間,工作人員正忙著對采摘的鮮菇進行分揀、烘干。
上蔡縣五曜種植有限公司負責人任文強介紹,該香菇基地是2017年他和福建省長汀縣的一家食用菌研究所、湖北省棗陽市一家農業科技公司共同投資興建的,也是邵店鎮政府大力支持、重點培育的產業扶貧基地。
邵店鎮鎮長張軼豪說,在扶貧模式上,采取政府出資的形式,在這個基地為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每戶購買1000個菌棒,由基地進行托管,每個貧困戶年收益6000元。目前,該基地種植托管的貧困戶已有300戶,今年底可達托管800戶的規模。
貧困戶零投資、零風險,每年還有穩定的分紅,讓在此打工的邵店鎮高李村貧困戶姜鸞的臉上綻開了笑顏。她在這里打長工,一個月2200元。附近村民到這里打零工的,每天至少60元。有了持續穩定的收入,讓來此打工的村民尤其是貧困戶有了滿滿的獲得感。
“從9月11日開始第一批采摘,現在每天投入勞動力50~80人,每天可采鮮菇4000公斤以上,多時能達7500公斤。鮮菇市價每公斤8元~10元,烘干后的每公斤能賣50多元。”臉龐嗮得有些黝黑的任文強說,只要打個電話,遠近的客戶上門來拉貨,根本不愁銷路。
每天下午6時許,在基地務工的農民騎著自行車或電動車陸續往家趕,他們有的吹著口哨,有的哼著小曲,一天的勞累渾然不覺,臉上洋溢著自在快樂的神情。
農業產業化推動“三農”大發展
位于上蔡縣五龍鎮境內的久久糧食產業聯合體,是由河南久久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牽頭幾十家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農機合作社、家庭農場加入成立的一家大型糧食產業聯合體。該聯合體直接經營流轉過來的農民土地2800多畝,輻射周邊土地數萬畝。田間道路相連、溝渠配套,路兩旁的花木成行、迎風舞動。
“花生10天左右就能收獲了,大豆最多半個月也就能收割了。”9月20日,天還沒完全放晴,聯合體負責人張紹營分別從地里拔出一大嘟?;ㄉ痛蠖拐f:“今年風調雨順,加上管理先進到位,地里的秋莊稼長勢好、產量高、品質優,真正是一個豐收年。”
以龍頭帶基地,河南久久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托久久糧食產業聯合體規?;N植及上蔡產糧大縣的優勢,所生產的農產品早已經蜚聲省內外,并成為上蔡縣唯一在新三板掛牌上市的面粉企業。
在寬敞明亮的聯合體展廳,展臺上擺放著高筋原味粉、有機小麥粉、有機小麥胚芽粉、麥芯粉以及玉米糝、玉米面等各種包裝精美、規格大小不一的特色農產品。公司掌門人李德俊滿懷信心地表示,公司將在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激勵下,進一步做大做強,爭取早日跨入全國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行列,在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方面作出更大貢獻。
帶富鄉親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秋日的上蔡縣黃埠鎮周莊村秋高氣爽、瓜果飄香,駐馬店市晨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工人正在生產線上忙著各自的工作。在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里,公司董事長周巍峰和經營管理人員在一起謀劃有關的營銷事宜。
人稱“絲瓜大王”的周巍峰是土生土長的本地農民。從2000年種絲瓜、加工絲瓜鞋墊起家,到2007年注冊成立公司,如今的晨鐘生物科技通過線上、線下銷售,已發展成為國內日化用品行業的知名企業,年銷售額數千萬元。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