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貢生萬道同
摘要:天中音樂文化漫議系列之十六拔貢生萬道同陳嶺一“汝南城,鼓樂動。聽仙曲兒,找拔貢。”——清末民初汝南民謠。“拔貢”是誰?姓拔叫貢的唱
天中音樂文化漫議系列之十六
拔貢生萬道同
陳嶺
一
“汝南城,鼓樂動。聽仙曲兒,找拔貢。”——清末民初汝南民謠。
“拔貢”是誰?姓拔叫貢的唱曲人嗎?非也!這個“聽仙曲兒,找拔貢”的拔貢,姓萬,名道同,字慧青,號懶園,戲曲家、教育家、劇作家,絲弦道劇創始人。他1880年出生于汝南縣萬寨村(今屬平輿縣),1958年病逝于許昌。他多才多藝,能詩善文。晚清拔貢生,邑人譽為汝寧才子“萬拔貢”。
清末民初,萬道同以坐館授課的弟子為班底,首創絲弦道(亦稱“清音”)曲藝演唱形式。民國十八年(1929年),汝南文化社編印《汝南戲曲大全》一書,選登了萬道同創作和改編的作品30余篇,其絲弦道演唱,轟動了汝寧府諸縣。于是,就有了“聽仙曲兒,找拔貢”的民謠。隨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由于“清音”演唱曲高和寡,主要受高臺曲兒影響,在萬道同和藝員們的積極探索中,絲弦道于上世紀四十年代初完成了由曲藝的敘事體(坐唱),向戲曲代言體(彩扮耍唱)的嬗變,曾流行于豫南各縣和周口淮陽、南陽及安徽阜陽、臨泉一帶,被稱為“拔貢戲”“拔貢曲兒”廣泛流傳。因此,萬道同名也被“萬拔貢”符號化喊傳開來。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官方組織收集、整理、編撰《十大文藝集成志》書時,由于絲弦道劇的發現、發掘,“萬拔貢”這個稱謂又開始重提。新世紀,隨著平輿縣絲弦道傳承保護中心的成立,一批絲弦道小戲曲的演出,尤其是2014年由本人編劇、作曲兼指揮的絲弦道大型新創劇目《德孝情》的排練上演,2017年一場匯報演出,演藝界、學界掀起了對絲弦道音樂唱腔,劇種興衰沉浮的戲曲文化學研究,繼而“萬拔貢”這個陌生又遙遠的稱謂,又在天中大地火了起來。
何謂拔貢?
萬道同何時拔貢生?
改朝換代,史料闕如,難免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在倡導文化自信、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今,是應該理出個頭緒,以利于絲弦道藝術的戲曲文化研究。
二
何謂拔貢?
據筆者查閱相關資料,拔貢是清代科舉制度中,由地方直接貢入國子監讀書生員的一種獎學激勵制度。其貢入辦法:先由各省學政從地方屢次考試中的優等生員中選拔,并根據德才兼備原則,按一定數額推薦保送到中央,再通過禮部和國子監共同組織考試,錄取、修業期滿后,可根據具體情況充任七品京官,或下派地方知縣、教諭。
清廷的拔貢生時間,初為每6年選拔一次,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改為每12年一次。但必須是酉年(雞年)選拔。
為什么12年一拔?在中國傳統的紀年文化中,有一種叫天干地支紀年法,就是用天干中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字與地支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個字進行組合,以區別不同的年份。這些組合全部輪完需要60年,亦民間俗稱的“一個甲子”。
在一個甲子的60年里,天干地支組合里有5個酉年:癸酉、乙酉、丁酉、己酉、辛酉,正好是12年一個輪回的雞年。
為什么雞年拔貢?一無正史解讀,二無史料佐證。但筆者認為,清政府既然安排雞年拔貢,一定有內在根據和外因。
從民俗學的角度來講,對古人生活影響最大的動物非雞莫屬。在沒有鐘表計時工具的古代,雞能啼晨,對生活在農耕時代“雞鳴而起、日出而作”的古人有著重要意義。先秦周朝還專設“雞人”掌管供辦雞牲和報時,后來皇家宮廷中負責打更報時的人被稱為“雞人”。這在筆者拙作天中音樂文化系列《雞鳴歌》文章里有敘述。可以說,雞是民間黎庶、宮廷貴胄生活中的報時器。
從圖騰學的意義來看,雞是吉祥動物,雞、吉兩音相諧,雞是大地“德禽”,德能興家固幫。西漢韓嬰把雞德推崇到極至,他著文說:“君獨不見夫雞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
“文、武、勇、仁、信”,對雞的圖騰完全人格化了。雞年拔貢、吉祥如意,廣羅人才、國運昌盛,體現的正是滿清政府以漢治漢的儒家文化國策。
三
萬道同何時拔貢生?
萬道同”拔貢”年份有多種說法。
1.1994年5月,由文化學者冀世清收集整理,駐馬店地區文化局、汝南縣文化局、平輿縣文化局編印的《懶園新曲雜調》一書,首次提出“清光緒己酉年拔貢生”之說。
2.1997年7月,駐馬店地區文化局編印的《駐馬店地區戲曲志·傳記篇》中,寫有萬道同“18歲中秀才,28歲拔為貢生”記載。
3.1998年,豫內資新出發通字095號河南曲藝志叢書《駐馬店地區曲藝志·人物傳略》篇中,有萬道同“18歲中秀才,28歲拔為貢生,馳名鄉里,人稱萬拔貢”記述。
4.平輿縣政府官網發布有萬道同“12歲喪父,母蘇化掌家。16歲中秀才,18歲拔貢生”的信息。
5.還有光緒三十四年(公元前1908年)萬道同拔貢生時,為接待說書藝人展瞎子,喝退汝寧知府的師爺登門造訪之軼聞傳說(《駐馬店曲藝志》453頁)。
通過筆者對現有文獻資料進行梳理、歸納,萬道同被拔貢有清光緒己酉年、18歲拔貢說、28歲拔貢說、光緒三十四年(公元前1908年)的4種說法。散見文章中以“清光緒己酉年拔貢生”之說引用的次數最多、影響面最大。個別文章中也有“清光緒乙酉年拔貢生”之表述。
究竟哪種說法準確呢?
四
剝繭抽絲,諸說辨析。
為說明問題,筆者以學界對萬道同已達成共識的生卒時間(1880年1958年)為依據,辨析“拔貢”與其年齡的對應關系:
1.影響面最大的清光緒己酉年拔貢生之說,非常遺憾,純屬錯訛。光緒乙亥元年(公元1875年)4歲登基,至戊申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突然病故,其天干地支組合只經過兩個酉年——乙酉(公元1885年)和丁酉(公元1897年)。光緒帝既死,哪來的己酉年號?萬道同又怎么可能在光緒己酉年拔貢生呢?至于零星的乙酉年說更不能成立,公元1885年乙酉年萬道同才5歲,能拔貢生嗎?
2.18歲拔貢說亦不能成立。公元1898年萬道同18歲,是光緒支持戊戌變法的“戊戌”年。
3.28歲拔貢說也不能成立。公元1908年萬道同28歲,這年是光緒突然病故的戊申年。
4.光緒三十四年拔貢生,接待說書藝人展瞎子的軼聞傳說,實際上引用的仍是28歲拔貢說。如前所談,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正是其突然病故的戊申年。
五
拔貢這把“鎖”,只有酉年“鑰匙”能開。
萬道同究竟是哪個酉年拔的貢生呢?應該是光緒死后的己酉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萬道同29歲時。據筆者查閱資料發現,原本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清廷已宣布停止科舉考試,但由于當時全國原有生員數量極多,為解決這些人的出路問題,己酉宣統元年秋季,清廷在全國進行了一次有奉天、吉林、直隸、河南、江蘇、江寧、山東、陜西等18省的最后一次拔貢生考試。萬道同能在高手如云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實屬才高八斗、聰慧過人。當我把這一發現告知一個熱愛絲弦道的文友時,他想了想,突然發問:“有沒有17歲丁酉年拔貢的可能?”我愣著了,又多一個17歲說!是啊,民間不是有“神童”及拒絕清廷委任知縣的傳說嗎?如果有清廷委任知縣之實,17歲拔貢生也不是沒有可能。我正納悶,他笑了:“我不研究這些,是隨便說說,為朋友盡盡言,多一條思路不好嘛!”
就為這隨便說說,原本《拔貢生瑣談》文稿準備打印的計劃,為慎重起見,只好束之高閣等等再“面世”了。我在等待,等待心里那把神秘酉年鑰匙……
密鑰不期而至。今年早春二月的樊粹庭戲曲文化研討會上,資深編劇王德清宣讀了《萬道同與絲弦道》論文。文中談到,為求證萬道同兩次婉拒委任之事,王德清專訪了萬道同的長孫萬鴻藻,他說:“清末委任爺爺任知縣,沒那回事!你想啊,爺爺中拔貢到大清亡,只3個年頭,國子監學習還沒結業,能封個啥官!”王德清又問及民國初年委任光山縣長事時,萬鴻藻老人說:“有,這事有。”
爺爺中拔貢到大清亡,只3個年頭。萬道同長孫的口述史料,一錘定音印證了筆者《拔貢生瑣談》中,己酉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萬道同29歲拔貢之說。
啰哩啰嗦,瑣碎之談。辨析去偽,以求達真。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