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常爭吵,當心孩子變成“敏感”兒童
摘要: 案例微信公眾號提問:我家孩子今年上一年級,平時他就有點內向膽小,對什么事情都有點敏感。我跟我家先生的脾氣都比較急,有時候遇到意見不合的時候就喜歡吵兩句,聲音會比
案例
微信公眾號提問:我家孩子今年上一年級,平時他就有點內向膽小,對什么事情都有點敏感。我跟我家先生的脾氣都比較急,有時候遇到意見不合的時候就喜歡吵兩句,聲音會比較大,但事后孩子總自己一個人玩兒,也不跟人交流。怎樣才能讓孩子更開朗些呢?
專家觀點
北京市豐臺區第五小學心理老師穆欣丹:“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之間因為意見不合,發生爭吵是很平常的事情。大多數的孩子并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會因為父母吵架時,大聲爭執、沖動的氣話、甚至失控的情緒而感到害怕、傷心和不安。有的父母為了避免當孩子的面沖突,采取“冷戰”的方式,然而孩子會敏感地感覺到家庭氛圍的改變,也會讓他不能平靜。容易變得敏感,膽小,性格內向。
這個時候,家長應該及時意識到家庭中的摩擦不可避免,但發生時,家長應該學會妥善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夫妻倆盡量不要進行大分貝地爭執,傷人的氣話也盡量不說。這樣不僅孩子受到的傷害會小一點,也更利于父母的溝通,進而真正解決問題。同時,切記不要讓孩子做裁判。家庭中的事情,誰對誰錯,很難區別,孩子無法分辨。即使分辨對錯,也是傷害了家庭中的一方。父母之間的吵架,最后輸的都是孩子。
穆欣丹老師表示,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告訴孩子爸媽有一些事情需要爭論,有時會失控。就像小朋友之間有爭論,有時候也會哭鬧,或者說出傷人的話。但是爭論后也會和好,把和好的這一面也讓孩子知曉,讓他看到一個完整的過程。同時還要隨時告訴孩子,父母朝夕相處,很多時候意見不合的爭吵是難免的,但這些意見不合或者爭吵并不代表父母不相愛,或者父母不愛你。
穆老師特別強調,在一個家庭中,偶爾的爭論和溝通對家庭是有益的,但是父母之間要盡量控制好自己的脾氣,遇到問題盡量用和平的溝通方式去解決,一個在充滿愛與和諧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才能擁有健康的身心。無心的爭吵可能真的會傷到孩子。文/本報記者 武文娟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