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利好將吸引外資恢復增持
摘要: 據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和上海清算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境外機構在中債登與上清所合計減持333億元人民幣債券,增量環比減少236億元左右。
據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和上海清算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境外機構在中債登與上清所合計減持333億元人民幣債券,增量環比減少236億元左右。這是境外機構連續第2個月減持人民幣債券。
具體來看,國債減持明顯,共減持186億元,增量環比減少389億元,為2017年2月份以來首度減持;同業存單減持115億元,增量環比減少33億元;政金債持倉增加13億元,增量環比增加172億元。境外機構在我國債市持倉占比從10月份的2.23%下跌至2.16%,連續第3個月下滑。
在此之前,境外機構不斷“買買買”人民幣債券,出現了連續19個月增持。根據中債登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境外機構托管量增加870.85億元,單月增持規模達創紀錄水平。此后,增長勢頭開始放緩,11月份出現負增長,減持183億元債券。
市場人士分析,人民幣匯率波動、中美利差倒掛是影響境外機構投資者行為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出現貶值,導致市場“順周期”行為較為明顯。另一方面,11月份中美利差不斷收窄,中美1年期國債利率出現10年以來首次倒掛,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也一度收窄至24個基點的歷史較低水平,使得靠利差吸引境外機構加倉人民幣債券的優勢明顯減弱。
不過,從國際市場來看,我國情況并非孤例。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受全球經濟環境影響,近幾個月以來,國際債券投資者已開始減持部分新興市場政府債券。其中,馬來西亞與印尼國債市場外資減持情況最為明顯。截至今年10月底,外資已減持187億馬來西亞林吉特國債,印尼國債市場境外占比也下降了3個百分點。
盡管境外機構增持人民幣債券步伐減緩,但截至11月末,境外機構持有的人民幣債券規模同比仍增長52%。多位專家認為,多種利好或將促使境外機構恢復增持人民幣債券。
不久前,在G20峰會上中美元首達成共識,貿易環境出現改善跡象,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減輕。同時,美聯儲加息預期走弱,美債收益率回落,中美利差低位企穩。對于外資機構而言,未來我國債市仍充滿吸引力。
此外,我國不斷出臺政策,積極推動境外投資者進入我國債市。財政部、稅務總局近日決定自2018年11月7日起至2021年11月6日止,對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市場取得的債券利息收入暫免征收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進一步推動債券市場對外開放。中國人民銀行近日也表示,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與彭博公司合作項目準備工作基本就緒,雙方通過交易平臺連接支持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項目將正式啟動。這些政策紅利有利于進一步擴大境外機構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的交易渠道,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參與中國債券市場。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經濟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