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教育 少兒教育

恐嚇式“教育視頻”走紅后 真的很管用嗎?

2019-01-10 09:5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yss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  “不吃飯?打針!”“不睡覺?抓起來!”近日,一些短視頻應用上出現了這樣的視頻,護士、警察裝扮的人厲聲嚇唬孩子,還有些視頻直接用毆打布偶的方式

  “不吃飯?打針!”“不睡覺?抓起來!”近日,一些短視頻應用上出現了這樣的視頻,護士、警察裝扮的人厲聲嚇唬孩子,還有些視頻直接用毆打布偶的方式恐嚇孩子。不少人還把這些視頻轉發到家長群,稱贊這種管教孩子的方式很管用。

  對此,成都市第四人們醫院心理科的何宗嶺醫生直言,不提倡這種童年陰影式的教育方式,“成長過程中,盡量為孩子建立安全可靠和諧溫暖的環境,相較于威脅性的環境,這樣的環境更利于孩子成長。”

  視頻流行

  “警察”“護士”齊上陣恐嚇孩子不吃飯就抓起來或打針

  “媽媽,警察過來了,我們快點走!”近日,袁女士帶5歲的孩子逛街時,突然聽到孩子說出這樣的話,非常驚訝且特別擔憂,“警察是神圣的職業,是我們遇到困難時求助的對象,但沒想到孩子竟然會害怕警察。”

  袁女士詢問孩子得知,原來奶奶經常用警察來嚇唬孩子,“奶奶加了個小區的家長群,群里最近發了不少小視頻,都是警察、護士、醫生、老師嚇唬孩子的。”袁女士告訴天府早報記者,“奶奶把這些視頻都給孩子看了,難怪孩子會害怕警察。”

  天府早報記者在袁女士轉來的視頻中發現,這些人中有的穿著護士服,惡狠狠地對著鏡頭說,“今天沒有好好吃飯的孩子,全部帶到醫院來,不吃飯就吃藥、打針,要不要好好吃飯?”還有人穿著警服對著鏡頭吼叫:“哪個小朋友半夜不睡覺的?我到家里來抓你!把你抓走!睡不睡?”視頻的標題赫然寫著“誰家有不聽話的小孩,讓我嚇唬嚇唬他……”

  此外,還有人在黢黑的環境下,用嚇人的口吻說到:“小朋友,趕緊把作業做了啊,再不寫作業的話,叔叔就到你家把你抓走,聽到沒有?”作者還寫到,這是“應廣大婦女群眾媽媽要求拍的不寫作業的視頻”,并表示還要拍不吃飯、不睡覺系列。

  記者還發現,有家長也發出了自家童年陰影式教育孩子的視頻,一位父親用調羹喂布偶吃飯,吼道“是不是不吃飯?”而后狠狠地毆打布偶,再用調羹喂一名兩三歲的娃娃吃飯,孩子在驚嚇中趕緊吃下。

  民警提醒

  讓孩子正確認識警察職業 有困難時可以獲取幫助

  天府早報記者翻閱這些嚇唬孩子的視頻發現,有的家長稱贊說這樣的教育方式太管用了,“特別有用,孩子看了視頻默默地把一碗飯全部吃完了!”“本來還鬧著要玩耍的孩子嚇得不行了,趕緊自己躺下蓋上被子閉上眼睛睡覺了。”

  不過也有網友直言,“這簡直就是童年陰影啊!”名為魚魚的網友表示,“想起自己小時候受過的驚嚇,半夜里的偷娃娃的妖怪,啃腳的老鼠,到現在我睡覺都不敢把腳放到被子外面……”

  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分局的唐警官直言:“首先作為一名孩子的父親,這樣脅迫式教育小孩,特別是幼兒的方法肯定是不正確的,教育的首要原則應該是讓小朋友了解事物的本真,從而了解世界。其次,在現實中,民警叔叔肯定不會以視頻中的形象和方式去嚇唬小孩子,建議家長們讓孩子正確認識警察叔叔的職業,有困難時可以獲取幫助。”此外,他也提醒視頻錄制者,不要為了流量隨意杜撰充滿戲劇性的不實環節,誤導小朋友心目中的警察形象。如果觸犯了相關法律,就會受到相應的制裁。

  做護士已經10年有余的余女士說到這些視頻很是無奈,“有些孩子一到醫院就害怕,打針的時候哇哇大哭,這是非常不好的。”她坦言,“其實打針并沒有那么痛,為什么孩子會那么害怕?不少原因就來自于父母錯誤的教育。”在余女士看來,孩子應該正確認識醫院、生病、治療這些關鍵詞,“孩子難免生病,如果總是這樣嚇唬孩子,真的生病了,又如何讓孩子順利接受醫護人員的治療?”她同時表示,“醫護人員也絕不可能嚇唬孩子,更多是采取正面鼓勵的方式對待孩子。”

  心理醫生

  不斷阻斷孩子的表達可能導致孩子膽小無安全感

  對于這種童年陰影式的教育方式,成都市第四人們醫院心理科醫生何宗嶺并不提倡,“小朋友心理都在發展過程中,對事物的理解來自于成年人的教育,包括父母、老師等,同時也帶著一種自己的想象,這時候的他們對于外界的認識還不清晰,這樣的教育方式會潛移默化地成為孩子身體的一部分,一貫的恐嚇會內化,對孩子未來性格的塑造產生不利的影響。”

  在何醫生看來,未成年期,特別是六七歲前是非常重要的階段,這個階段如果教育方式不對,可能對成年后的性格個性的發育有不良影響。“這種恐嚇教育,相當于不斷阻斷孩子的表達,孩子慢慢就會變得不敢表達,成年后可能導致膽小、焦慮、沒有安全感,更多地壓抑,更多地討好、犧牲自己,會生活得很累。”

  專家看法>>>

  民警

  這樣脅迫式教育小孩,特別是幼兒的方法肯定是不正確的。教育的首要原則應該是讓小朋友了解事物的本真,從而了解世界。在現實中,民警叔叔肯定不會以視頻中的形象和方式去嚇唬小孩子,建議家長們讓孩子正確認識警察叔叔的職業,有困難時可以獲取幫助。

  護士

  孩子應該正確認識醫院、生病、治療這些關鍵詞。孩子難免生病,如果總是這樣嚇唬孩子,真的生病了,又如何讓孩子順利接受醫護人員的治療?

  心理醫生

  這種恐嚇教育,相當于不斷阻斷孩子的表達,孩子慢慢就會變得不敢表達,成年后可能導致膽小、焦慮、沒有安全感,更多地壓抑,更多地討好、犧牲自己,會生活得很累。

  注意:成長過程中,盡量為孩子建立安全可靠和諧溫暖的環境,相較于威脅性的環境,這樣的環境更利于孩子成長。

  支招>>>

  教育熊孩子 言傳身教+規則意識

  那么應該如何正確教育熊孩子呢?何醫生認為首先應該做到言傳身教,“比如讓孩子不玩手機,父母首先應該學會在孩子面前放下手機。”在她看來,小朋友的經驗很多時候來自于父母,“為什么你可以,但我不可以?”

  不過,何醫生也坦言,教育孩子應該建立一些規則意識,“需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良行為會造成的不良后果,這在心理學上叫做行為塑造。”他分析說,“但這不是恐嚇,這是讓孩子知道錯誤的行為帶來的相應的后果,比如不吃飯會長不高,讓孩子在生活中自己去權衡利弊后取舍。”

  何醫生建議說,父母一定要理解孩子很多調皮的行為可能只是在獲取關注,“孩子有時候故意制造事故,只是為了獲取父母的關注,這就需要父母去理解,更多的陪伴和關注就可以減少這些不良的行為,而直接嚴厲的批判,反而可能導致孩子變本加厲地制造事端。”

  最后,何醫生提醒說,“成長過程中,盡量為孩子建立安全可靠和諧溫暖的環境,相較于威脅性的環境,這樣的環境更利于孩子成長。”(天府早報記者 馮浕)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宁县| 广水市| 独山县| 东丽区| 保康县| 日土县| 安远县| 武胜县| 张掖市| 永昌县| 新昌县| 图们市| 安远县| 黄浦区| 大同市| 六安市| 吉林市| 无棣县| 靖宇县| 玛多县| 遵义市| 霍山县| 朝阳区| 金川县| 黄石市| 阳原县| 屯昌县| 黔东| 丰顺县| 营口市| 巧家县| 玉龙| 台州市| 增城市| 新营市| 外汇| 蒙城县| 宁都县| 孝感市| 柘荣县| 穆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