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科長篇小說《鏖戰》新書首發
摘要:□全媒體記者 張廣智張新科贈書。張新科回顧創作歷程。張新科的長篇小說《鏖戰》。淮海戰役(油畫)。本報訊 日前,張新科長篇小說《鏖戰》新書首發式在江蘇徐州淮海戰役紀
□全媒體記者 張廣智
張新科贈書。
張新科回顧創作歷程。
張新科的長篇小說《鏖戰》。
淮海戰役(油畫)。
本報訊 日前,張新科長篇小說《鏖戰》新書首發式在江蘇徐州淮海戰役紀念館成功舉行。這部小說是河南上蔡籍著名作家張新科多年潛心創作的一部全面、系統、立體描寫偉大淮海戰役的力作,是對淮海戰役勝利70周年的獻禮。首發式由中共江蘇省徐州市委宣傳部、淮塔管理局、徐州工程學院共同主辦。
淮海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也是最激烈、最復雜、時間最長、殲敵最多、傷亡最大、人民支前規模最宏大的一次戰役,被稱為世界著名戰役之一。淮海戰役中解放軍傷亡12萬余人,3萬多名中華兒女、49位團以上干部獻身疆場,平均每天犧牲人數達500人,每兩分鐘就有一位戰士犧牲在戰場。
長篇小說《鏖戰》是徐州市紀念淮海戰役勝利70周年系列活動中重點打造的文藝精品之一。張新科為創作此書,走遍淮海大地,深入調研,廣泛查閱史料。小說描繪了淮海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的英雄氣概、隱蔽戰線跌宕起伏的艱苦斗爭和支前民工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是國內首部全景描繪淮海戰役的長篇小說。
長篇小說《鏖戰》是對淮海戰役的一次形象、豐富、深刻、激動人心的回溯,是當代一位有擔當、有良心的文學家,向歷史,向革命前輩、革命先烈的致敬之作,是向淮海戰役勝利70周年的獻禮之作,也是迄今所有淮海戰役題材文學作品中最厚重的一部作品。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和可讀性達到高度統一,堪稱近年來革命歷史題材長篇小說中的精品力作。
張新科告訴記者,他的母親張蘭芳今年88歲,是一位參加過淮海戰役的老支前隊員。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他很早就開始關注淮海戰役。多年來,張新科遍訪陳官莊、碾莊、雙堆集、小李家、菜洼、張菜園、窯灣、新安、濉溪、東海等淮海戰役戰場、指揮所、紀念館,訪問了大批參戰人員、幸存者和研究人員,查閱了大量檔案、資料,力求還原70年前那場氣吞山河的淮海戰役的原貌。
作為徐州市作協主席,張新科認為自己有責任也有義務宣傳徐州、推介徐州,讓讀者在了解淮海戰役的同時,了解徐州的風土人情、地域文化。他希望通過這部凝聚多年心血和期望的《鏖戰》,讓淮海戰役精神在新時代得到新的詮釋和傳承,影響更多的人。
張新科是我市上蔡縣人,現任徐州工程學院黨委書記。他先后在《十月》《鐘山》《小說月報》《莽原》《散文選刊》等發表小說、散文55萬字。代表作品有長篇小說《遠東來信》,中篇小說《天長夜短》《偃旗息鼓》,短篇小說《信人》《大噴》以及散文《面道》《說書先生》等。《人民日報》《名作欣賞》《當代小說》《中國作家網》等文學評論報刊與網站對其作品多次刊發推薦和評論。
張新科是當代具有重要影響的作家。他憑借自己不凡的創作實績,包括《鏖戰》,也包括之前創作的《蒼茫大地》等作品,奠定了在近年來紅色歷史題材創作領域領軍者的地位。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