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寧陵縣一村民做電商 一天賣1000多單
摘要:河南商報記者劉遠懷文/圖稱重、系繩、裝箱、封口……臨近年關,商丘市寧陵縣喬樓鄉秦廟村十里鋪村村民張澳的店里,幾位村民正在對剛剛收獲的蒜薹進行包裝,這些
河南商報記者劉遠懷文/圖
稱重、系繩、裝箱、封口……臨近年關,商丘市寧陵縣喬樓鄉秦廟村十里鋪村村民張澳的店里,幾位村民正在對剛剛收獲的蒜薹進行包裝,這些蒜薹很快就會被物流車發往全國各地。
說起自己的電商生意,張澳顯得很自信:“平均下來每天能有1000多單,一年能賣200多萬斤農產品,營業額有500多萬元。”
今年45歲的張澳,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莊稼漢。他曾在外四處打工,后來返回寧陵縣城給超市做營銷,再后來在老家開了自己的超市。2017年,他感到線下超市競爭越來越激烈,決定做電商碰碰運氣。
一開始,張澳把自己超市的產品搬到了線上。但是因為種類繁多、沒有特色商品等原因,張澳的生意一直沒有起色。
后來,張澳看到一些專營農產品的店鋪銷量很不錯,再加上寧陵當地大蒜、洋蔥等農產品銷售困難,他便轉變思路,在線上店鋪專門銷售特色農產品,訂單迅速增加,從剛開始的一天幾單上升到一天上千單。
“我當時想鄉親們的大蒜便宜,洋蔥幾分錢一斤,我在網上賣也幫了他們的忙,自己多少也能掙點,一舉兩得。”回想當時銷售農產品的想法,張澳坦誠地說。
兩年來,張澳除了幫鄉親們銷售農產品,還直接帶動了百余人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貧困村民李永芝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在這干一天輕輕松松能掙四五十塊錢,干得多掙得多,既能掙錢還能顧家。”
張澳線上生意的發展,離不開寧陵縣對電子商務的大力支持和引導。以張澳為例,他已經參加了四次政府組織的跨境電商培訓班,每天開到家門口的物流車更是給足了他做大做強的信心。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大河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