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花傘”遮陽融雪還儲水蓄電
摘要:世園會國際館藏身“花海”之中神奇“花傘”遮陽融雪還儲水蓄電屋頂埋設融雪電纜和光伏膜 從空中俯瞰,國際館藏身在一片“花海”中。北京世園
世園會國際館藏身“花海”之中
神奇“花傘”遮陽融雪還儲水蓄電
屋頂埋設融雪電纜和光伏膜
從空中俯瞰,國際館藏身在一片“花海”中。
北京世園會舉辦期間,國際館將作為參展國家、地區和園藝組織的室內展場,承擔起“以植物和園藝會八方之友”的重任。來到國際館參觀的觀眾,可以信步走在94把“花傘”組成的花海之下,在移步換景中欣賞“森林”中的建筑。
“星芒”天窗
營造夢幻“星空”
總建筑面積為22000平方米的國際館,最為人所知的就是“花傘”的造型。設計上,國際館以“花傘”為基本元素,94把由鋼柱和懸挑鋼梁構成的“花傘”在頂部花瓣處相互連接,形成了國際館造型的輪廓,從遠處看,仿佛一片花海。
生活體驗館效果圖。
“國際館設計中的最大亮點就是94把‘花傘’組成的花海。”見到記者,北京建工集團世園會國際館項目施工主管武光達講起了“花傘”的故事。
主色調為象牙白的“花傘”,按功能分為展廳屋面花傘和公共空間花傘兩類。展廳屋面花傘位于展廳建筑主體范圍內,起到圍護主體結構的作用,也是展廳內部最高的“天花板”;公共空間花傘遍及建筑主體周圍區域,在增添展廳建筑周邊空間布局趣味的同時,也為前來參觀的游客提供了遮陽之處。
也許是因為有“花傘”的庇護,白天人走在館內,一點兒都不會感到炎熱。同時,柔和的光線透過“星芒”造型的玻璃天窗照射進展示大廳,溫暖柔和,無需任何外加電力,就讓人仿佛置身于繁星之下。
“花傘”起到遮陽作用。
94把“花傘”
每一把都不同
“放眼一看,94把‘花傘’長得都一樣,但其實,每一把‘花傘’從高低到弧度都不相同。”武光達一句話道出了施工的難度。以高度來說,最高的一把“花傘”是23.65米,最低的一把是17.56米。而從重量看,最重的一把“花傘”有33.7噸重,最輕的一把“花傘”也達到25噸重。
武光達介紹,因為是由鋼柱和懸挑鋼梁構成的純鋼結構,常用的塔吊無法完成“花傘”的安裝,只能使用汽車吊,從北展廳的中心最高點往兩邊一把一把吊裝。
仔細拆分,一把“花傘”的安裝,需要經歷從制作操作平臺、花傘柱定位、主梁拼裝到次構件拼裝、焊接、花傘吊裝等八個步驟,相當于1個小型鋼結構的工作量。而且經過汽車吊吊裝完成初步固定后,工人們還要在高空通過島鏈和全站儀進行手工微調。
94把“花傘”安裝完成后,再進行“花傘”和“花傘”之間的連接點——“花葉”的安裝。“‘花葉’也是先在地面拼裝再整體吊裝,所有‘花傘’連接在一起后,最后進行‘花葉’和‘花傘’之間的玻璃的安裝。”武光達詳細解釋了安裝全程。
“花傘”內藏“玄機”
“花傘”內藏“玄機”。除了造型美觀之外,為了彰顯北京世園會的辦會理念,94把“花傘”還被賦予更多綠色、科技、智慧的功能。
記者了解到,針對延慶地區冬季寒冷多降雪、易結冰的氣候特點,每把“花傘”的頂部都設有融雪電纜,“花傘”柱內則設有雨水管線,與地下集水池和地面上500立方米的雨水收集井連通。這樣,無論是融雪還是降水,都能順著“花傘”內的雨水管收集貯存,用于園林澆灌和建筑日常運行。
同時,“花傘”頂部還鋪設了光伏膜,可以在白天通過太陽能蓄電,為建筑的夜間運行提供輔助供電。
展廳面積經過嚴格測算
對于展覽來說,什么樣的展廳最好用?國際館的總設計師、北京建院總建筑師胡越告訴記者,結合地形特點,他們將國際館分成了南北兩個分展廳,同時又將北展廳劃分成兩個較小的單元。展廳面積經過嚴格測算,因為空間有點錯位,所以不是所有角度能一馬平川地看見,反倒增添了一些變化感。
“如果從高空俯瞰的話,你會發現國際館的整個屋面呈現出一種球殼面,中心點最高,離中心點越遠越低,有點兒像緩緩的丘陵,遠處看來也不會特別突兀。”胡越說。
夜晚光影打造另一面
“我們希望國際館也有兩面,白天是冷靜典雅的一面,晚上是狂熱奪目的一面。”胡越告訴記者,94把“花傘”葉片下,設置了1000余盞夜景照明燈具,可以按照花朵、色塊和變化時長,進行不同維度的分組、組合,從而在晚上呈現出五彩繽紛的燈光效果。
為了順利安裝這94把“花傘”,工人們需要在現場對5000個測量點位測量超過1萬次;“花傘”龍骨的焊接點位有15萬個,焊縫長度大約有1.7萬延米,焊接時長接近3.5萬小時。
國際館屋面使用的2181盞燈具,均為定制化的RGB全色燈,每一盞燈有7種光色,粗略統計照明方案就達到8000種。
生活體驗館連接城市與田園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柳絮飄飛的春光春色,可不是只能在“詩仙”的詩句中才能看見。
被稱為“田園集市”的生活體驗館,位于世園會園區的東北隅,北鄰媯河,遠望海坨山,是整個園區中距離延慶城市核心區最近的一座展館,也成為銜接城市與田園的重要節點。
“遠山近水、果樹麥田、街巷縱橫、房舍人家。”建筑面積21000平方米的生活體驗館,參考傳統北方村落的尺度,建立起一個由16個建筑模塊組成的縱橫交織的街巷網絡。
相對其他三座主場館,生活體驗館是各式生活體驗產品和項目的展示場館。展覽方式上更加突出體驗和互動,讓人們能直接參與到果、菜、藥、茶這些中國傳統園藝作物從種植采摘、加工制作、文化推廣、交易食用的各個環節中。
在主展館的局部屋面還設置了4個以果、菜、藥、茶為主題的空中園林,人們在其中體驗小型溫室、集約栽培、微縮山林等先進科技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中國農耕文化的意境美。
(摘自《北京晚報》)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