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蔡縣古呂街道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發展高質量紀實
摘要:按照“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的思路,全面實施了“黨員+”帶貧模式,推動了古呂街道脫貧攻堅工作全面展開。十項民生工程連續3年位居全縣第一,基層黨建被評為省基層先進組織,街道黨工委被評為河南省黨風廉政示范單位。
黨建大手筆繪就新華章
——新蔡縣古呂街道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發展高質量紀實
記者 梁靈芝 通訊員 宋超喜 馮振
初夏時節,洪汝河畔,欣欣向榮。在新時代改革發展熱潮中,短短幾年間,新蔡縣由過去的“洪水招待所”一變而為生態水城,發生了精彩蝶變。作為改革發展的先鋒,新蔡縣主城區古呂街道也以自身改革發展的實踐證明,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發展高質量。
古呂街道地處新蔡縣中心城區,是縣委、縣政府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商貿的中心,轄區面積22平方公里,承擔著城市建設、維護穩定、征收拆遷、脫貧攻堅、民生改善等繁重的工作任務。近年來,古呂街道虛功實做,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為促進街道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組織保障。
讓能干事的人當“帶頭人”
古呂街道共有黨組織21個,黨員802名,黨組織和黨員具有面廣、線長、點多、流動分散性較強等特點。該街道堅持“書記抓、抓書記”和“用責任制管責任人,以責任人帶一班人,以一班人活一盤棋”的黨建工作理念,抓實黨建責任制。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東湖社區是貧困人口較為集中、復雜問題比較多的社區,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為加強基層黨支部建設,當時的古呂鎮黨委通過多次走訪,了解到該社區退伍軍人任學友在群眾中具有較高威望,多次動員他參加“兩委”換屆選舉。2004年,在縣委組織部監督下,任學友被直選為黨支部書記,幫扶單位省財政廳也為東湖社區派駐了多位第一書記。幾年來,在駐居第一書記和支部書記任學友的帶領下,全體黨員干部凝心聚力,使東湖社區各項工作一直領先,脫貧攻堅得以順利推進,2018年實現231戶順利脫貧,貧困發生率僅為0.63%。在2018年社區“兩委”換屆選舉中,15個社區“兩委”換屆選舉一次成功。在110名社區干部中,新增大專學歷23人,婦女干部53名,年齡提升4.2歲,婦女干部的比例為48%,優化了年齡結構,提高了文化水平,提升了基層“兩委”的戰斗力和向心力,為古呂街道整體工作開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讓能干事的人當帶頭人,讓有為的人有位置,是古呂街道選拔任用干部的標準。該街道堅持把政治素質、帶頭致富能力和熱心為群眾服務、辦事公道等作為社區(居委會)“兩委”候選人基本條件,注重從大中專畢業生、復退軍人、返鄉創業青年、致富能手中發現人才,為社區配備了較強的組織力量,建立了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社區后備干部隊伍。在人員較少的情況下,古呂街道黨工委一人承擔多項工作,堅持為社區選派了8名年富力強、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同志擔任第一書記和駐居工作人員,并給錢給物,做好后勤保障,為促進街道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一線,古呂街道建立分級負責的責任體系。街道黨工委與包社區(居)班子成員、包社區(居)干部、各黨支部書記層層簽訂基層黨建目標責任書,逐級分解任務,從黨工委書記到社區黨支部書記,形成了“書記抓書記、黨建促發展”的良好局面。
為打造基層活動陣地,該街道積極整合各部門資金,先后建設了衛生計生服務室、文化大院、文化室等,方便居民就醫,豐富群眾文化娛樂生活。2017年,改善了西城街、和平街、勝利街、東湖居委會黨員活動室及文化廣場等;2018年,在寸土寸金的轄區,千方百計為濱湖、振興、北湖居委會建起了高標準居委會辦公服務場所。
讓利于民,創下征遷“新蔡速度”
城市要發展,必然要有空間。主城區所在地拆遷工作任務繁重,拆遷工作號稱“天下第一難”,很多基層干部提起來就頭疼。古呂街道位于老城區,轄區常住人口12萬多人,棚戶區改造占整個縣城的60%,有上萬人需要安置。
果品新村居民彭紅輝家,對面是縣城的北湖公園,148平方米的房子,一家三口住得寬敞,大學畢業的兒子還專門留出一間當健身房。
果品新村是古呂街道的拆遷安置區,該地塊原是一處廢舊坑塘,常年堆滿垃圾,臭氣熏天。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緊抓全縣水系建設和城市規劃機遇,巧妙地利用這塊地建成安置區,并將水果批發市場搬遷過來,使這里搖身一變成為宜業宜居之所。新居是多層樓宇,沒有電梯,居民出入非常不便,街道便出錢加裝了電梯。
群眾看到生活便利還有商機,紛紛爭著搶著要這里的房子。東湖片區棚改項目征遷7個自然村12個村民組,按照以前狀況一年未必能啃下這塊硬骨頭,而古呂街道只用了45天就完成了拆遷任務,創下了項目征遷的“新蔡速度”。
“讓拆遷戶住上好房子、得實惠、心氣順,拆遷這‘天下第一難’就好辦了。”古呂街道黨工委書記潘軍杰介紹拆遷經驗時說,“‘新蔡速度’背后的原因很實在,就是政府最大幅度讓利于民,讓群眾盡可能多地得到好處。”
怕拆遷政策不好落實,黨員干部帶頭拆遷;怕安置房蓋不起來,拆遷補償款先打到群眾賬戶中,滿意了再付錢;覺得安置房不滿意,縣城內安置房隨心意挑,面積不變。
沒有土地,村民進城生活靠啥?街道辦事處與轄區蔡洪坊酒廠、愛民藥業等企業達成一致意見,凡拆遷戶、貧困戶求職優先錄用。上了年紀干不動重體力活的居民就安排到北湖公園、東湖公園內做保潔員,月工資2000元左右。目前,社區居民在社區做保潔員、保育員、巡邏員的有283人,商會扶貧助學235人,幫扶脫貧231戶。
如今的古呂居民,再也不擔心過去低洼耕地因被水淹而沒收成;出門10分鐘內就是公園,環境宜居;平時要么進廠務工,要么經商做買賣,借用彭紅輝的話說:“咱老百姓幸福指數高著呢!”
創新黨建載體促進高質量發展
黨建工作虛,發展工作實,古呂街道創新載體、虛功實作,增強黨建活力,促進了街道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2017年以來,古呂街道抓好黨員精準扶貧示范工程,解決老百姓發展增收的問題。按照“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的思路,全面實施了“黨員+”帶貧模式,推動了古呂街道脫貧攻堅工作全面展開。
“黨員+技術”“黨員+示范工程”,以有一技之長的黨員干部為主體,與貧困戶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幾的幫扶,全街道232戶貧困戶全部落實幫扶責任人。引導駐居幫扶工作隊、第一書記、駐居工作人員和致富能手向貧困戶傳授致富技術、提供信息服務;為貧困戶家庭培訓家政、手工制作、模具等實用技術,勞動力轉移3012人。2014年,古呂街道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32戶1087人,至2018年年底已脫貧231戶1085人。
深入開展“四型機關”(以“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廉潔型”為核心的“四型機關”)創建活動,著力推進“活力黨建”。強力推進摸排、整改、晉位“三部曲”,堅持“一支部一方案”“一支部一策略”,狠抓整頓轉化促晉位升級。扎實組織“黨員業績”評比,引導和督促廣大黨員發揮作用、創先爭優,幫教轉化9人、勸退或除名4人、黨紀處分5人;持續落實“進社區、亮身份、做表率”措施。開展法律政策宣講、社情民意反饋、科普知識咨詢、文化娛樂健身、扶貧幫困、民事調解、公益事務管理等活動,黨員志愿者以實際行動服務社區居民,受到了一致好評。
2017年以來,古呂街道完成棚戶片區改造28個,總面積1600余畝,涉及3860戶,完成拆遷2938戶;征收土地11000多畝,完成水系連通一期工程北湖公園、東湖公園、南湖公園征收和建設,修建了東外環、蔡州大道、古呂大道、洪河大道、健康路、人民中路,完成106國道升級改造任務。推進了水韻天街、洪河人家、東湖棚戶區、仁義財富廣場、人民中路和東路棚改工程,整修巷道116條共計178公里,順利通過國家對創建國家衛生縣城的評估驗收;十項民生工程連續3年位居全縣第一,基層黨建被評為省基層先進組織,街道黨工委被評為河南省黨風廉政示范單位。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