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歲的鋼管“女神”:我會跳到跳不動的那天為止
摘要:“終有一天人們會改變對鋼管運動的偏見” 戴大麗最初的夢想是成為中國最老的鋼管舞者,之后的目標是沖出亞洲走向世界,這些夢想都一一實現了。對劉氏姐妹和戴大麗而言,這個暑假依然屬于她們熱愛的鋼管運動:除了剛剛結束的錦標賽,還有兩場比賽等著劉氏姐妹。
戴大麗在IPSF第二屆中國鋼管運動錦標賽上作為表演嘉賓進行壓軸表演
每次觀看戴大麗的表演,總能令人心神旌蕩,對生命充滿信念和力量。——新華社
“我從來沒覺得我老了,年齡的確不是我進步的障礙。我今年的表演比去年難度更大,我一直在進步,我覺得自己很不簡單。”——戴大麗
73歲的戴大麗雙腿并攏,身體筆直舒展,繞著一根鋼管開始做旋轉。燈光照射下,她還沒來得及脫下的粉灰交雜的表演服發出點點光芒。
同一根鋼管下方,劉宜昕正隨著戴大麗一起做“鉛筆轉”動作,她扎著一條麻花辮,穿著后背印有CHINA字樣的紅白運動服,動作并不標準。“加油,別掉下去!”戴大麗鼓勵著力氣尚小快堅持不住的劉宜昕。臺下看到這一幕的評委和選手也爆發出一陣加油呼喊。
7月14日,IPSF第二屆中國鋼管運動錦標賽在北京落幕,戴大麗成為壓軸表演的嘉賓。來自成都的她,是全場年紀最大的鋼管運動員,此次作為表演嘉賓而來。
“年齡只是一個數字”
伴隨著悠長的音樂,戴大麗起身發力,纏繞在一根4米多高的鋼管上做旋轉。她的身體在距離天花板不遠處如波浪般起伏舒展,腳尖指向天空,形成完美角度,然后回到地面,雙腿筆直,足尖微踮。
這天是7月11日下午3時許,距離比賽開始還有兩天,為了有一個完美狀態,最近一個禮拜,戴大麗每天下午都會來舞蹈室練習三四個小時。在此之前約一個月,戴大麗接到組委會擔任表演嘉賓的邀請。
去年5月27日,戴大麗在IPSF中國首屆鋼管運動錦標賽中,開場表演了難度極高的速降:用雙腿把自己固定在4米多高的鋼管上,在1秒時間里速降到離地面1米左右的位置,再穩穩停住。在完美結束了一系列表演動作后,她斬獲了50歲以上年齡組冠軍。今年雖是表演嘉賓,但戴大麗卻覺得壓力比參賽時更大。“前者代表的是整個比賽,現場有很多來自日韓的高手,我不能給咱們中國人丟臉。”戴大麗告訴記者。
戴大麗回憶,表演當天,當主持人介紹她的年齡時,現場的歡呼聲甚至蓋過了主持人的報幕聲。表演過程中,時不時有來自日本、韓國的高手為她喝彩鼓掌,還有人站起來為她加油。
在任何場合提及年齡,戴大麗總是驕傲地說:“年齡只是一個數字,我覺得自己還很年輕。能在世界舞臺上展現我們中國老人的風采,我很自豪。”
“我會跳到跳不動的那天為止”
退休前,戴大麗在新華書店機關發行部工作。八年前,為了打發退休生活,65歲的戴大麗聽從女兒的建議去健身房鍛煉身體,無意中發現一群年輕人在一個單獨的舞蹈室里跳鋼管舞,“有身體柔韌之美,也有力量技巧之美,一下子就被迷住了”。
剛開始學鋼管運動時,戴大麗的家人不是很支持,但后來女兒看到她“把自己的老年生活安排得這么巴適”,身體也越來越好,就全力支持她。
初學時,由于患有腱鞘炎,戴大麗的手容易發麻,也很難上鋼管,即使有教練幫助爬上去,也只能堅持一兩秒,普通年輕人幾天就能學會的動作,她起碼要練一兩個月。為此她不斷練習,每周去健身房三四次,每次訓練都要三個多小時。她常將自己練習的過程拍下來,尋找動作瑕疵,再反復訓練。她甚至在家里安裝了一根鋼管以方便隨時訓練。
多年下來,戴大麗身上留下了很多瘀青碰傷,但不斷挑戰新的動作卻讓她樂此不疲。“鋼管運動最吸引我的是它有技巧,攻克一個新的技巧時會很有成就感,累、痛、汗水,都是值得的。”
帶著“中國年紀最大的鋼管舞者”標簽,火了后的戴大麗頻繁接到媒體采訪、廣告拍攝、公益宣傳等邀請,她常在朋友圈分享拍攝時的視頻。
“鋼管運動是一項健身運動,和別的舞蹈相比,它就多了一根鋼管做道具。我是在追求自己熱愛的運動,我會跳到跳不動的那天為止!”戴大麗說。
“終有一天人們會改變對鋼管運動的偏見”
戴大麗最初的夢想是成為中國最老的鋼管舞者,之后的目標是沖出亞洲走向世界,這些夢想都一一實現了。在逐夢路上的意外收獲是,她對鋼管運動的堅持熱愛,不自覺引導了更多人加入這項運動中來。
戴大麗提到,八年前剛接觸鋼管運動時,成都幾乎沒有老人愿意嘗試這項運動,她總是獨自行動,“有時候也會覺得孤單”。現在舞蹈室里50來歲的鋼管舞者也逐漸多了起來,她還將受自己影響愛上鋼管運動的8歲干孫女兒詩詩收為關門弟子,今年十月,戴大麗將帶著詩詩參加比賽。“我相信終有一天人們會改變對鋼管運動的偏見。”戴大麗說。
五歲半的鋼管運動員:
六點起床練早功
當戴大麗早上在手機上翻看人們對于她鋼管運動的評論時,千余里之外的河南安陽,劉宜霏、劉宜昕兩姐妹已經起床,在家中的鋼管、吊環上訓練了三四個小時——臨近比賽,兩姐妹每天早上6點就會起床練早功,吃過午飯后會去舞蹈室,一直練到晚上十點左右收工。
五歲半的劉宜昕是此次比賽中年紀最小的運動員,學鋼管運動約一年,她的姐姐劉宜霏已九歲,學習鋼管舞已兩年有余,每次比賽,兩姐妹都會一同參加。
劉宜昕剛被送進陳沖國際空中舞蹈學院時只有四歲半,那時她是整個學院里年紀最小的孩子。教練陳沖回憶,剛開始劉宜昕只在寒假時每天陪著姐姐來舞蹈室玩兒,后來在2017年的某一天,中央電視臺《快樂大巴》欄目組導演給他連線,想找幾個孩子上節目。那天正好劉宜昕也在,他順便給導演看了看這孩子。“導演問一句,她嘴里能蹦出五個答案,能把提問的人說得問不出來,把導演逗得合不攏嘴。”陳沖笑著說,當時導演問她會不會跳鋼管舞,她答了句會,然后立馬上桿開始跳,“她那時就會幾個簡單動作”。就這樣,劉宜昕被導演破格錄用,直接上了節目。
“這孩子有天賦,也特別幸運。”劉宜昕的爸爸劉書彬回憶起這件事,也忍不住笑了出來,“當時陳沖老師給我說這事兒的時候我剛下班,當時還懵了,一個勁兒問是不是真的。”后來,劉書彬帶著自己的小女兒上了節目。
事實上,最初劉書彬是反對孩子學鋼管運動的,他說自己是個“很傳統的家長”,對鋼管運動比較抵觸,“還是有偏見”。
真正讓劉書彬改觀的,是在2018年,他陪大女兒去天津參加某鋼管舞公開賽,女兒下場的那一刻剛好是評委公布分數,女兒得了該場比賽吊環冠軍,他激動地哭了,“當時覺得女兒太不容易了。”
劉書彬提及有一次大女兒學會一個新動作,在舞蹈室里展示給他們看,結果不慎從鋼管上摔落,下巴縫了16針,第二個禮拜孩子下巴包著紗布還要去練習。“我被大女兒感動了,她對鋼管運動的愛深入骨髓,孩子這么刻苦,家長不能把孩子的夢想斷滅了。”劉書彬說。
和姐姐的沉穩不同,在劉書彬和陳沖眼里,妹妹劉宜昕都是“調皮、活潑、好玩兒”的。“剛開始二丫頭怕吃苦不想學,后來看到姐姐拿獎、上電視、出成績了,就也想學了。”劉書彬說。
因年紀尚幼,劉宜昕也常常顯露出小孩子的天真:當動作不如姐姐時,會耍小脾氣哭,偷懶時也會裝病請假。“但她發揮‘穩定’,幾乎每次比賽都得第二名,所以我們給她起了個外號叫‘劉二’。”陳沖笑著說。
在上學期間,每個周末下午兩姐妹都會去舞蹈室練習四五個小時,“每次都是舞蹈室里最后離開的”。在備戰期,面對高強度訓練,妹妹身體有些吃不消,姐姐也會鼓勵她堅持。劉書彬告訴記者,他不希望浪費孩子的天賦,也與孩子溝通過,希望以后有機會送孩子進北京舞蹈學院,“走專業路線”。
“以前我認為鋼管運動就是迪廳里的熱舞,看了孩子演出后才知道,鋼管運動和體操類似,是一個很正能量的運動。”曾反對孩子學鋼管運動的劉書彬,現在每天都會接送孩子去舞蹈室練習。
越來越多的家長像劉書彬一樣正在改變對鋼管運動的看法。“最初提起鋼管運動,家長都不能接受,所以學院里還是成人學生多一點。但近年來,小孩越來越多,他們都特別努力。”陳沖所在的舞蹈學院,就河南校區而言,學員的平均年齡在4-55歲之間。“鋼管運動是一項全民健身的運動,我們也在為推廣這項運動努力。”對劉氏姐妹和戴大麗而言,這個暑假依然屬于她們熱愛的鋼管運動:除了剛剛結束的錦標賽,還有兩場比賽等著劉氏姐妹。(實習記者 彭祥萍 圖據受訪者)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