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文化 天中文化 文學

童年割草記憶

2019-08-23 08:51 來源:駐馬店網 責任編輯:劉銀霞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護堤人是不讓我們在堤壩上和梨樹下割草的,我們只能到最下面的平臺上。泡在河水里真舒服啊,要不是還得割草真的不想出來。割草比賽開始了。

□趙宏制

我的家鄉在豫南平原的一個小村莊。土地分包到農戶后,由于耕種的需要,家家戶戶喂養牛、馬、騾等牲口。時間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每年暑假,給牲口割草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深刻記憶。

一個蛇皮口袋,一把小鏟或鐮刀,是我們的割草裝備。小鏟的把兒是T型的,鏟把兒的頂端安著一個垂直手把柄;適度彎曲的鐮把上,釘著沒有箍口的鐮片。磨鐮不誤工。出發前,我們會將小鏟或鐮刀磨得鋒利。同一街巷年齡相仿的我們,四五個小伙伴常常結伴同行。只要天不下雨,我們每天都會往家背回兩袋青草。牲口吃不完,就曬成干草儲存起來。

我們割草的地方,有時在溝坡路沿,有時在莊稼地里。并不是所有的草能喂牲口,我們主要揀野莧菜、圪巴秧、牛筋草等牲口愛吃的草割。有些地里的草長得再多再茂盛,也是不能碰的,比如棉花和綠豆地里的草,這些地塊因防治病蟲害會噴灑農藥。弄不好把牲口給藥壞了,那可就攤上大事了。那個年代,牲口可是農戶最值錢的寶貝呀。

我們最愛去的割草地方是小洪河。從村東頭向北走四五里路,就到小洪河了。很多時候河水并不多,清澈的河水緩緩地向東流去。河坡有兩個平臺,挨河道的是一平臺,綠草如茵,朵朵白的、紅的、黃的小野花點綴其間。二平臺栽種著梨樹,果子掛滿枝頭。最上邊是河堤,長著挺拔的大楊樹。

護堤人是不讓我們在堤壩上和梨樹下割草的,我們只能到最下面的平臺上。天太熱了,我們“撲通、撲通”跳進河里,洗個痛快澡。泡在河水里真舒服啊,要不是還得割草真的不想出來。

割草比賽開始了。瞅準一片好草,蹲下身子,右手握著鐮把,從右腳上方開鐮,舞動手臂,鐮刀由上到下形成一個個優美的弧線,一鐮緊接一鐮地向左推進著,伴隨著“沙沙沙”的響聲,腳踝深的鮮嫩肥草,齊刷刷地應聲倒下,有序地會集到兩腳間。烈日當空,暑氣蒸騰,豆大的汗珠從我們的臉上滾落下來,摔得粉碎。

梨樹上的香梨成了我們心中的牽掛。趁護堤人不在,偷偷溜到梨樹下,撿起地上被風刮掉的梨,在衣服上簡單一擦,就大口地連皮一起嚼食起來。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那脆甜的味道是那樣令人難忘,至今想起心里還是甜滋滋的。

傍晚時分,我們幾個小伙伴背著或扛著裝得鼓囊囊的草袋,踏著夕陽的余暉,迎著田間涼爽的晚風,向炊煙裊裊升起的家走去。

30多年的時光,猶如這小洪河的流水,悄無聲息地一去不復返了。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前進步伐,農村繁重的體力勞動被機械化所替代,牛馬等牲口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想當年,被我們視為香餑餑的草兒,現如今任它在溝邊地頭,長得再茂盛再鮮嫩也無人問津。新時代的中小學生熱了開空調,渴了喝牛奶,蘋果香梨等瓜果不斷;做作業、看電視,快樂幸福地享受著他們的暑假生活。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理县| 大庆市| 武威市| 连城县| 上虞市| 开平市| 辽中县| 枝江市| 错那县| 贺兰县| 沽源县| 四平市| 通城县| 温宿县| 潜山县| 什邡市| 沽源县| 柞水县| 兴义市| 新丰县| 卢氏县| 泊头市| 贵阳市| 明光市| 措美县| 青岛市| 镇沅| 建德市| 黄平县| 正定县| 德化县| 屯昌县| 探索| 昌乐县| 柳州市| 牟定县| 和田县| 延安市| 达孜县| 德保县| 三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