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餐七分飽疾病少來找
摘要:招遠祺
招遠祺
隨著社會經濟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受不合理的膳食結構、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形式的影響,容易成為“甘肥貴人”,出現高粱之疾,進而發生危及生命的心腦血管等重大疾病。
民間常說“每餐七分飽,健康活到老”,即是說只吃七分飽的飲食習慣既可以保證營養攝入,又有利于身體健康。這個說法有道理嗎?能使“甘肥貴人”降低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嗎?
★“七分飽”是節制飲食的具體措施
那么,何為“甘肥貴人”,何為“高粱之疾”呢?甘肥,指的是肥美甘甜厚味的美味佳肴,“甘肥貴人”便是指慣于進食甘肥厚味的富貴之人,在古代只有達官貴人才有此條件,但如今我們的生活條件提高了,漸漸地平常人便也成了“達官貴人”。高粱,此處通膏粱,亦是指肥甘厚味的食物,“高粱之疾”是指因為長期進食肥甘厚膩而痰濕內生,進而導致的疾病。
《黃帝內經》曰:“凡治消癉仆擊,偏枯痿厥,氣滿發逆,甘肥貴人,則高粱之疾也。”意思是說,如果接診的病人是“甘肥貴人”,且診治為消癉、仆擊、偏枯、痿厥、氣滿發逆(以上均為中醫病名,其中仆擊指突然昏仆,偏枯指偏側肢體乏力,多與現代的腦血管疾病相關),那么往往是因為長期的飲食不節制,導致痰濁內阻,氣閉不行。
“甘肥貴人”易生“高粱之疾”,那么七分飽能改善這種情況嗎?“七分飽”首次出現在宋代陳文中所著的兒科專著《小兒病源方論》中,提出:“忍三分寒,吃七分飽,頻揉肚,少洗澡”,是適度飲食的具體措施。歷代醫家也認為,飲食調攝是養生的重要部分。水谷精微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沒有食物,人類便無法生存。但過度進食,也常常導致疾病,故很多古籍強調飲食不可過飽,將飲食節制與養生保健、延年益壽緊密聯系。這正如《黃帝內經》中“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提倡飲食有節,養生需做到“飲食有節律”“飲食有節制”。
★“七分飽”可降低心腦血管病風險
熱量限制飲食是改善肥胖及預防相關并發癥的重要手段,現代社會中“七分飽”有著更強烈的現實意義,可以降低“甘肥貴人”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醫學相關指南指出,肥胖人群減輕體重的一線治療是每日卡路里限制聯合科學的運動干預。每日卡路里限制的飲食模式與“七分飽”的中醫養生概念是基本吻合的。研究發現,對每日減少飲食攝入熱量25%~30%的超重人群隨訪1年,其同正常飲食人群相比,能有效控制體重、血壓、心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及同型半胱氨酸濃度。
毫無疑問,科學合理的熱量限制飲食仍是目前最有效、最安全的基礎治療,“七分飽”的理念對于肥胖人群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中醫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人體不能不攝入水谷精微,但過度攝入則易損傷脾胃,增加脾胃的負擔。“七分飽”有益身心,飲食適度,疾病少來找。(作者招遠祺)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