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迷水稻育種30余載 涂發友被譽為正陽“袁隆平”
涂發友在查看水稻長勢。
□全媒體記者李玉榮文/圖
“今年試種的香軟米已經成熟,馬上就要收割了。”8月30日,當記者走進正陽縣大林鎮涂樓村涂發友的水稻試驗田時,他指著一塊塊被塑料網罩住的水稻說,這些香軟米好吃,怕鳥兒覓食,所以用網罩起來。
為改良低產稻種走南闖北
走進涂發友600多畝的稻田里,他正在給水稻澆水。“近段時間雨水少,我已經澆五六遍水了。”涂發友說,。
涂發友在當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皆因為他癡迷水稻育種30余載,給周邊村民帶來了真正的實惠。
涂發友自幼生活在淮河岸邊,從小就在田地里插秧種稻。上世紀80年代初,當稻區農民還在按傳統方式種稻時,高中畢業的涂發友就開始為改良稻區低產稻種走南闖北了。
良種鼓起稻農的錢袋子
涂發友先從品種的選育入手,從信陽農科所購回當時的優良品種“汕優63”試種。由于不懂科學種稻,當年水稻產量不理想,他就到信陽農科所學習。第二年,經縣農廣校教師牽線搭橋,他從上海、北京、江蘇等地的農科院所引進了“洪南”、“桂朝”等7個水稻新品種,在自己承包的7畝稻田里進行繁育試驗。在縣、鄉農藝師的精心指導下,他刻苦研究,科學管理,當年水稻新品種全部獲得豐收,畝產均在600公斤以上。
消息傳出后,周圍村民都前來向他兌換稻種,外地的種子商販也愿出高價購買他的稻種。令人想不到的是,涂發友卻以一公斤稻種兌換一公斤常規稻谷的方式,把5000公斤稻種援助給父老鄉親,并與稻農簽訂了技術承包合同。在涂發友的帶動下,大林鎮及周邊群眾紛紛種植優質水稻,涂發友也成了大林鎮涂樓村水稻引種、繁育專業戶,被當地農民稱為正陽的“袁隆平”。
“只有良種配良法,才能鼓起稻農的錢袋子。”涂發友說。近年來,他積極引導稻農“劣改粳,粳改優”,大力推廣優質粳稻新品種。他先后與省內外農科院校、農科研究機構“聯姻”,科研院所出新品種繁育,他出基地試驗,示范成功后再推廣。在他建立的水稻試驗田里,就有中國種業集團、河南省種子公司、河南省農科院等10多個農科機構的水稻新品種試驗田。
研究院所的金牌合作伙伴
“這是中國種業集團的試驗田、這是江蘇農科院的試驗田……”涂發友指著一塊塊的實驗田說,目前有10多家種子研究院所與他聯合搞實驗。由于涂發友實在、淳樸,成了這些種子研究院所的金牌合作伙伴。30多年來,他的合作伙伴越來越多,并在大林鎮發展了13家水稻種植示范大戶,推動了優質水稻品種的示范種植和推廣普及。目前,正陽縣水稻種植面積近30萬畝,而大林鎮種植就超過10萬畝,且全部實現了優質化。
“我生在這片土地上,喜歡這片土地,我會一直在這片土地上耕耘、研究、創新,為水稻育種不懈努力。”采訪結束時,涂發友堅定地說。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