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花生之都 逐夢奮飛
摘要:正陽縣被命名為“中國花生之都”、“國家花生良種繁育基地”等榮譽稱號。
正陽建成世界最大的花生雕塑。
村民合作社里領紅利。
氣勢恢宏正陽橋。
樂源牧場擠奶線建成使用。
天潤農業萬頭湖羊基地。
□策劃:趙向陽高萬寶組稿:李玉榮//文高萬寶//圖
9月的正陽,天藍水清,碧空萬里。花生大田里,170多萬畝綠油油的花生長勢喜人,空氣中彌漫著花生特有的清香。坐落在清水灣公園的正陽橋猶如騰飛的巨龍,氣勢恢宏。美麗的淮河,水清、岸綠、鳥飛翔。沿淮45公里生態廊道雛形初現,淮河岸邊30萬畝優質水稻,穗穗飽滿,蛙聲陣陣,稻花香里說豐年。
起航新時代開啟新篇章
正陽南臨淮河,北依汝河,總面積19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10萬畝,是江姓發祥地和東漢道德賢士黃叔度的故鄉。正陽史稱“膏粱豐腴之地”,素有“一半米一半面,掏錢難買正陽縣”的美譽,擁有花生、小麥、生豬三張全國“農業百強縣名片”。花生種植面積172萬畝,產量50多萬噸,連續20年成為“全國花生生產第一大縣”。但是大而不強,大而不優,大而沒有品牌。怎么使農民種花生增收、農業增效,使縣域經濟得到大發展,一直困擾著正陽縣廣大干群,新一屆領導班子也在不斷摸索。正陽縣根據本縣花生產業的優勢,積極申請創建以花生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017年9月,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把正陽縣納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范圍。兩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和農業部門的關心支持下,該縣堅持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推進“四優四化”行動決策部署,把姓農、務農、為農和興農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的根本宗旨,以產業興旺和農民增收為目標,依托花生資源優勢,圍繞花生的“吃干榨凈”,突出產業融合和企業聚合,做大做強花生特色主導產業,推進“生產+加工+科技+營銷”全產業鏈發展,使正陽花生產業發展走出了困境。2018年12月30日,正陽縣被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命名為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全國共20個,正陽縣位列第二,是河南省唯一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確定發展定位拉長產業鏈條
“過去我們種植的花生由于品種混雜,賣不上好價錢。我們與省農科院張新友院士團隊合作,依托良好的花生生產條件,在正陽建成了高油酸花生等良種繁育中心。花生良種與普通花生相比,每公斤價格可增加2~3元。目前豫花37高油酸花生品種被正陽縣邦農合作社買斷經營權,全國各地的這個品種都要來自正陽。正陽縣被農業農村部批準為河南省唯一的花生良種繁育基地縣。”駐馬店市政協副主席、正陽縣縣委書記劉艷麗說。
花生產業園建立之初,該縣聘請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做好頂層設計,形成“一翼、兩核、四基地和六中心”的建設規劃。“一核”:位于園內中部,作為拉動花生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主要包括花生加工、科技支撐、人才培養、信息服務、商貿物流等,與產業集聚區相融合形成產業集聚核。“兩翼”:東翼主要圍繞打造以精耕細作、標準化種植為核心的國內先進種植技術示范基地;西翼主要圍繞打造良種繁育、綠色種植為核心的花生產業提質增效示范基地。“四個基地”:國內一流的花生標準化生產基地、企業高度集群的花生食品精深加工基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基地、花生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六個中心”:花生良種繁育中心、花生加工研發中心、花生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花生產業雙創孵化中心、花生產品電商物流中心、花生文化展覽展示傳播中心。
為提高花生產業園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該縣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把全縣的涉農資金向園內集中,整合土地整治、農業綜合開發、交通、水利、林業等各類涉農項目投入到園內建設,實現園內“田成方、林成網、溝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機械化作業無障礙”的農業高標準良田。
為了拉長花生產業鏈條,補工業短板,該縣招大引強,君樂寶、魯花兩個“國家品牌計劃”龍頭企業相繼落戶正陽。在招大引強的同時,該縣還重點培育花生天地、正花食品產業園、花生機械產業園等本土企業。截至目前,正陽縣以花生油、休閑食品、花生飲料、花生蛋白、花生保健食品為主的深加工企業達30家,產品達50多個品種;花生機械生產企業達38家。
做優了一產,做強了二產,還要做活三產。為解決花生銷售難、價格不穩定、效益不夠高的問題,引進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在正陽建立全國首家農產品交易中心——正陽渤海花生交易中心。2018年9月7日,“正陽花生”成功上市,每天全國2000多家花生報價來自于正陽,話語權和定價權出自于正陽,正陽成為中國花生的價格中心和交易中心。加強電商交易。與京東、阿里巴巴等知名電商攜手,建立正陽花生產品電商物流中心,實現花生產品“線下、線上”雙向銷售。主推花生文化。以豫菜協會為依托,研發160多個以花生為食材的佳品,形成具有正陽地方特色的“花生宴”,正陽榮獲“中國花生美食之鄉”稱號。
廣納專業人才促進高質量發展
作為全國26個特色農產品之一,在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農交會上,正陽花生代表河南省參加中國特色農產品推介,并由央視新聞聯播著名主持人海霞為“正陽花生”公益推介代言,大大提升正陽花生發展的價值空間和品牌影響力。
花生產業的發展需要不斷補充人才,為此,該縣決定發展智慧農業。與中國農科院、農業農村部南京機械化研究所、河南省農科院、青島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6家科研單位合作,組建區域協同創新聯盟,建設花生安全追溯監管信息化工程、花生產業投入品減量化示范工程、花生產業物聯網集群示范工程、可溯源電子商務示范及品牌文化工程、智慧農業虛擬展示中心示范工程等智慧農業“五大工程”項目,實現生產、加工、銷售、原產地可追溯。
為了引進科技人才,出臺《正陽縣高層次人才引進與管理辦法》,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省農科院院長、中國花生首席專家張新友等6個花生體系的60多位專家學者,在正陽成立首個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建立1個院士工作站、5個博士工作站。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花生首席專家張新友院士為花生種植顧問,聘請農業農村部南京機械研究所書記、農業機械化推進花生專業組組長胡志超研究員為花生機械顧問,使最新科研成果在正陽快速轉化為生產力,助推花生產業提質增效。截至目前,科技成果轉化27項。集聚創新人才,開展“市外淘園,創客空間”等活動,鼓勵正陽縣及其周邊各界專業人員在有條件的鄉村進行創作創業,促進創意資本向鄉村流動。一些在外正陽籍的人士也回歸家鄉進行創業。
為促進花生產業綠色發展,該縣采取統一供種、統一栽培、統一技術、統一供肥、統一管理、統一回收的“六統一”模式,打造國內一流的花生標準化生產基地,被國家、省花生專家稱為“正陽模式”,在全國推廣。農業部把正陽花生納入抽樣檢測范圍,嚴密監測花生品質,從農藥殘留、重金屬含量、黃曲霉毒素污染等三大質量指標來看,正陽花生達到了國家綠色產品標準。該縣被農業農村部命名為全國面積最大的綠色基地創建示范縣。先后投入2億多元建成3個花生機械產業園,獲得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112項,年產各種花生機械6萬多臺,產品除遠銷全國各地,還出口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型農機具的研發與快速推廣,使正陽花生從播種到管理、從收獲到初加工,全部實現了機械化。
花生全身都是寶。該縣圍繞“吃干榨凈”花生做文章,增加群眾收入。花生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是優質的飼草資源。花生殼可以作為食用菌栽培原料。正陽縣食用菌專業合作社集生產、儲藏、銷售為一體,利用花生殼發展食用菌大棚200余座,每年發展菌袋500多萬袋,輻射帶動周邊6個鄉鎮發展食用菌生產。全縣利用秸稈發展養牛場(戶)已達540家,年存出欄6萬頭;養羊場(戶)828家,年存出欄30余萬只。樂源萬頭奶牛旅游觀光牧場入駐澳洲奶牛1.2萬頭。正陽天潤農業創辦“花生秧行”和中國花生秸稈電商交易平臺,群眾可憑“花生秧存折”隨時存放秸稈、隨時支取現金,還可等價交換該公司的肥料、湖羊等。同時,實行“以羊換羊”的模式,與農戶簽訂合同,由農戶代育羊羔,養成后,可用一只大羊換兩只小羊,滾動發展。利用牛、湖羊的糞便制作有機肥、微生物菌肥和花卉專用肥,發展綠色農業,實現循環利用。并開發花生葉茶、花生殼枕頭等,花生秸稈綜合利用率達100%。
品牌就是影響力,品牌就是競爭力,把資源優勢、區域優勢轉化成品牌優勢、經濟優勢。積極申報“三品一標”認證,共獲批“三品一標”農產品32個,認證比例達85%。170萬畝“正陽花生”通過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
優化經濟結構助力脫貧攻堅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設,不僅促進了花生產業的深度開發,而且推動了全縣經濟社會的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
2018年,正陽花生綜合收入達148億元,三次產業結構中過去的一產比重達40%,到2018年三次產業的比列為26.6:28.6:44.8,改變了典型平原農業大縣一產獨大的局面。正陽縣縣域經濟在河南省排名從2016年第89位上升到2018年第59位,花生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由2015的35.3%提高到2018年的54.8%。花生產業對全縣GDP貢獻率從2015年的28.2%提高到2018年的39.6%。產業集聚區排名從2014年全省181個倒數第二名,到被評為“十快”和“二星級”產業集聚區。
此外,正陽作為省級貧困縣,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首要任務。該縣把花生產業與產業扶貧相結合,在全產業鏈綜合利用上全方位帶貧,把貧困戶“嵌”到產業鏈上,把企業“連”到扶貧線上,把社會“引”到扶貧路上,把黨組織“建”在扶貧任上,使小花生成為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為鼓勵貧困戶種植優質花生,每種植一畝高油酸花生、彩色花生給予200元補貼;每種植一畝其他品種優質花生,給予100元的補貼。帶動全縣85%的貧困戶種植花生,戶均增收3350元。在花生秧和花生殼上作文章。正陽天潤農業、樂源牧場利用花生秧發展湖羊、奶牛養殖,共幫帶貧困戶1047戶,安排就業270人次。正陽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利用花生殼發展食用菌栽培,輻射帶動全縣11個鄉鎮765戶貧困戶,戶均增收2000元。引進、培育30個企業和282個新型農業合作社,吸納10000多名貧困人口增收脫貧、就業脫貧、參股分紅脫貧,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正陽縣“1+1+N”花生產業扶貧模式,被國扶辦在全國推廣,并在省、市產業扶貧現場會上作了經驗介紹。
花生產業園的建設,不僅拉長了花生產業鏈,提高了附加值,增加了群眾收入,也增強了正陽人的自信心。正陽縣被命名為“中國花生之都”、“國家花生良種繁育基地”等榮譽稱號。2019年5月9日,在上海舉行的“2019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活動發布會上,正陽花生作為全國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產品)前110排名34位,品牌價值為98.54億元。正陽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創建、花生產業的發展,為正陽實施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春潮滾滾萬象新,戰鼓聲聲催人進。進入新時代,邁向新征程。圍繞花生資源優勢,正陽將逐夢前行,奮力打造世界一流、全國領先、全省樣板的國家農業產業園區,引領全國花生產業發展進步,推動正陽縣域經濟提質增效,助推駐馬店高質量跨越發展。
責任編輯:宋東風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