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寫交響樂聽起來究竟如何
摘要:去年,AI作曲家Aiva發布了名為《艾媧》的中國音樂專輯,Aiva的名字是“人工智能虛擬藝術家”英語字母的縮寫,Aiva通過閱讀大量偉大的作曲家的作品來學習音樂創作,比如莫扎特、貝多芬、巴赫等,以此建立一個數學模型來學習“什么是音樂”。
近日,深圳交響樂團在2019-2020音樂季開幕音樂會上,演奏了全球首部AI交響變奏曲《我和我的祖國》。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林大葉期待,未來5到10年,AI可以創作出傳世的交響樂作品。
這部交響變奏曲是由中國平安人工智能研究院創作的。作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之作,以中國近現代變遷史為樂曲的創作藍本,描繪了從鴉片戰爭至今,中華民族五段重要的歷史進程,蘊含了充沛的民族情感與豐富的時代情緒。
研究團隊表示,這首曲目從決定以AI形式創作,到正式演奏一共花費大約4個月的時間。研究團隊搭建了包含歌曲庫、創作規則庫、歌詞素材庫、音樂評論庫、人聲聲源庫和樂器聲源庫的六大數據庫,囊括了百萬量級的作曲素材。本次AI交響變奏曲的創作,運用了其中70萬余首樂曲進行結構化訓練,包含古典音樂、民歌等多類題材作品。
這首全球首部AI交響變奏曲聽起來感覺如何?音樂評論家王紀宴認為,樂曲開始的引子渲染出引人入勝的氛圍,清新而自然,并無違背聽覺習慣的聲音。當《我和我的祖國》的旋律響起時,管弦樂與包括手風琴在內的特色樂器構成了既有歷史回望感又有樂觀昂揚的明朗歌唱。變奏所體現的交響手法,在人工智能化的專業技巧中,有著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奇轉調和配器。《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耳熟能詳的經典旋律的引入,如果是出自一位作曲家之手,或許會遵循更嚴謹的調性邏輯,而AI人工智能的獨特思路則更加不拘一格地將音樂推向一個又一個新的段落。或許在習慣于傳統音樂語匯的聽眾聽來,有些銜接顯得突兀,但正如布魯克納等作曲家在他們的交響音樂創作中所做的,出其不意的轉調和終止常常是審美驚喜的源泉。縱然這首全球首部AI交響變奏曲與指揮家所展望的傳世之作存在著距離,但它的首演無疑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嶄新起點。
近年來,人工智能創作音樂已經不是新鮮事了。去年,AI作曲家Aiva發布了名為《艾媧》的中國音樂專輯,Aiva的名字是“人工智能虛擬藝術家”英語字母的縮寫,Aiva通過閱讀大量偉大的作曲家的作品來學習音樂創作,比如莫扎特、貝多芬、巴赫等,以此建立一個數學模型來學習“什么是音樂”。《艾媧》的主題源自中國神話故事《女媧補天》。Aiva在聽了大量的音樂并建立了自己的音樂理論模型之后,創作了樂譜。然后,專業藝術家在錄音棚里用真正的樂器演奏出這些編程函數。
古典音樂一直以來被視為一種高級的情感藝術,而如今,人工智能創作的音樂作品已經能夠用在電影、廣告,甚至是游戲的配樂里了。隨著人工智能交響樂的問世,其創作空間可能更加廣闊。但這也給人帶來了更多的思考和挑戰。比如,人工智能音樂是藝術創作嗎?它會給音樂和音樂人帶來什么?
(陳俊珺綜合整理)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