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縣區 遂平縣

鄉村振興的希望之路—遂平縣嵖岈山鎮發展側記

2019-11-22 11:37 來源:駐馬店網 責任編輯:張亞美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由河南廣華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牽頭,成立嵖岈山鎮廣華蛋白桑種植專業合作社,計劃在嵖岈山鎮周樓、韓樓、楊店、窗戶臺、常韓(遂袁路、嵖槐路東)投資建設蛋白桑種植基地,占地2萬畝,計劃投資2億元,2019年已發展6000畝,流轉貧困戶土地96戶690畝,帶動貧困戶務工70余人。

駐馬店網訊(通訊員 周密)嵖岈山鎮位于遂平縣城西26公里處,轄13個行政村113個自然村,總面積116平方公里,人口2.8萬人。止目前,全鎮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79戶1466人,2019年全年度退出313戶414人,尚有未脫貧人口24戶47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67‰。脫貧攻堅以來,共計建成產業扶貧基地24個,流轉土地1.2萬畝,覆蓋貧困人口382戶。嵖岈山鎮是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誕生地,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舊址、5A級嵖岈山風景名勝區、嵖岈山溫泉小鎮、紅石崖景區、獅象湖水庫游覽區等主要景點。系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重點鎮、中州名鎮、河南省美麗宜居小鎮、河南省特色小鎮、河南省經濟發達鎮行政體制改革試點鎮、市脫貧攻堅示范鄉鎮、市級文明村鎮。  

有恒業者有恒產,有恒產者有恒心。實現貧困人口如期脫貧、穩定脫貧,關鍵在于穩就業,根本在于強產業。近年來,遂平縣嵖岈山鎮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產業興旺作為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作為鄉村振興的首要目標,圍繞打造國家級食品健康特色小鎮,立足本地實際,著力調結構、擴規模、育集群、提效益,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產業轉變,以產業振興助推鄉村振興,積極走出了一條蛋白桑種植加工、無抗養殖、中草藥種植旅游觀光等“一村一品、多業并舉、連片開發”的產業化扶貧發展路子。

微信圖片_20191122095135

一、共建共享,釋放旅游紅利,讓群眾增收不出村

借助5A級嵖岈山風景區、國家經濟發達鎮和省級特色小鎮的優勢,以發展全域旅游為抓手,積極發展生態旅游、民俗旅游、休閑旅游,大力實施旅游產業扶貧富民工程。一是以旅游帶動轉移就業。依托嵖岈山景區、溫泉小鎮等旅游龍頭企業,多渠道開辟就業崗位,每年吸納1200余人次就近務工,使貧困人口就近務工與農業生產兩不誤、兩受益,以就業促進增收。二是以旅游帶動自主創業。積極開展技能培訓,鼓勵和扶持群眾在旅游領域自主創業,從事餐飲、副食、旅游商品等經營。按照統一標準,對160多家農家樂飯店進行集中整治,整體提升服務水平。圍繞旅游發展特色產業,延長了產業鏈條,促進了產業融合,實現了收益上的“乘法效應”。2019年全鎮主導產業企業達到163個,總產值3.7億元,就地轉移就業2000人,吸納外來從業人員近300人,吸引50多名外出務工者返鄉自主創業。三是以旅游帶動觀光休閑農業。引資10億元,建成8600畝的郁金香、薰衣草、葵花、梅花、櫻花等9大花木園區,形成了四季花開、四時有果的美麗風景,每年都有300多萬游客前來賞花。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以《綠色發展帶來山青花似海》為題,報道了嵖岈山郁金香節的盛況,以花為媒,發展加工產業,現己推出切花、精油、香枕、香囊、護膚水等40余類產品;打造集中草藥種植、加工、觀光于一體的2200畝中草藥種植基地,萬畝蛋白桑種植加工基地,周樓村300畝洋甘菊、大馬士革玫瑰和美國竹柳種植基地,使群眾獲得了土地流轉租金、就近務工薪金、入股分紅股金的“三金”收入,先后安置貧困人口就業230余人,帶動68戶貧困戶增收。

二、突出重點,壯大特色產業,讓群眾致富有門路

結合全鎮發展資源優勢,通過引進龍頭企業項目、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培育和發展有特色的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讓產業扶貧更精準、更長效,形成城鎮與產業相互支撐、融合發展、同生共興的發展格局。

(一)蛋白桑種植和深加工。蛋白桑是畜禽養殖業優質的蛋白質飼料資源。正常情況下,每畝蛋白桑的植物蛋白產量相當于2-3畝大豆蛋白的產量,綜合營養成分超過豆類植物,具有廣泛的市場需求。蛋白桑的延伸產品主要有桑蛋白食品、飲品、保健品,蛋白桑養殖及加工(蛋白桑肉、蛋、奶)為其后續支撐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增強附加效益。由河南廣華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牽頭,成立嵖岈山鎮廣華蛋白桑種植專業合作社,計劃在嵖岈山鎮周樓、韓樓、楊店、窗戶臺、常韓(遂袁路、嵖槐路東)投資建設蛋白桑種植基地,占地2萬畝,計劃投資2億元,2019年已發展6000畝,流轉貧困戶土地96戶690畝,帶動貧困戶務工70余人。目前,嵖岈山鎮蛋白桑產業園項目已完成制茶、制菜飼料各一條生產線,正在協調申請項目用地,二期計劃建廠房、辦公樓、冷庫等,增加制茶生產線2條,制菜生產線4條。

(二)萬壽菊。萬壽菊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種常見的園林綠化花卉。萬壽菊因其花大、花期長常用來點綴花壇、廣場、布置花叢、花境和培植花籬。萬壽菊花可以食用,是花卉食譜中的名菜,萬壽菊的藥用價值也很高,其根、葉、花都具有解毒消腫、祛風化痰、清熱解毒的功效。萬壽菊是提煉葉黃素及類胡蘿卜素的主要原料,這種色素是無公害的天然色素,萬壽菊提取物廣泛應用于食品、飼料、醫藥等食品工業和化學工業領域,對改善產品色澤具有重要作用,是工、農業生產中不可缺少的添加劑。我們與中企聯合作,在周樓、土山、大里王、常韓、竹園及周邊鄉鎮發展種植萬壽菊1萬畝,并在縣產業集聚區建設提純生產線一條。目前,周樓村50畝萬壽菊已試種,秧苗長勢良好。

(三)百花園。在窗戶臺村與魏樓村,依據產業基礎和群眾生產意愿發展名貴花卉與特色種植百花園項目,建設集中連片產業扶貧示范園區。項目內容方面,主要是通過引進示范植物組織培養、穴盤育苗、花木標準化生產、疫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先進技術,以及建設節水灌溉、智能化連棟溫棚、名貴花卉種苗繁育基地、自動化育苗設施等現代化的生產設施建設等,實現該地區從農業資源型開發向農業科技型開發轉變,達到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資金利用方面,窗戶臺村與魏樓村采取入股方式與龍頭企業河南省遂平縣友利實業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產業扶貧示范園,每個村將遂平縣發展特色扶貧產業項目資金30萬元,以現金形式入股河南友利實業有限公司發展名貴花卉特色種植,該項目獨立運營,資金單獨核算,預計年收益可達3萬元左右。帶貧效益方面,近期規劃種植面積不低于6000畝,到2019年底將可直接帶動農戶數量3000余戶,流轉土地10000余畝,其中帶動貧困戶400余戶,流轉貧困戶土地800畝,帶動貧困就近務工200余人,項目區內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元以上。

(四)平頂垛產業扶貧示范園。嵖岈鎮平頂垛生態園產業項目位于嵖岈山風景區西北、嵖岈山鎮西部山區,具體實施范圍定位在嵖岈山鎮趙莊、海眼村、紅石崖村、鮑莊村四個行政村內。依托我鎮西部山區產業基礎和群眾生產意愿優選特色產業項目,大力發展經濟林種植、林下養殖以及桃樹、柿樹等果樹種植。同時,積極流轉群眾土地,促動群眾就地轉移就業,鞏固提升產業扶貧基礎,推動農業結構調整,拓寬農民群眾增收途徑,著力打造西部山區以特色林果、特色餐飲、特色旅游為一體的高質量、高收益特色林果產業基地。該項目主要以“公司+專業合作社+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戶”模式運行,園區規劃占地面積5000畝,計劃總投資2億元,擬營造生態林1700畝,種植果樹3800畝,投資600萬元建造冷庫、辦公室設施等。項目一期總投資4500萬元(其中,利用企業自籌資金和縣特色產業扶貧資金120萬元),目前一期第一階段已在灰山注、老代溝、老缸審三個自然村開展實施。帶貧效益方面,一期項目建設周期內,每年可帶動貧困戶50戶務工,每戶增收2400/年,土地流轉可帶動貧困戶60戶,土地流轉金戶均增收2000元/年。二期項目建設周期內,每年可帶動貧困戶75戶務工,每戶增收3000元/年,土地流轉可帶動貧困戶86戶,土地流轉金戶均增收2000元/年,項目實施后,將有效帶動周邊農業增效,增加農民收入。

(五)食用菌扶貧產業園項目。嵖岈山鎮食用菌扶貧產業園由河南菇香源綠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該基地有常韓和象山山腳兩處生產點。其中,在象山山腳征地90多畝,已建成發菌棚9座;在常韓村征地80畝,建成產菇棚8個,單棚造價12萬元,2019年30棚總產量達10萬磅,2020年計劃發展至100棚規模。該香菇基地水、電、路、噴灌等基礎配套設施一應俱全,菌棒已入棚上架,輻射帶動周邊竹園、常韓兩個村貧困戶就近務工就業38戶 62人。

(六)中草藥種植。河南省青泓農林發展公司中草藥科技示范觀光園扶貧基地位于嵖岈山鎮楊店村,該基地是以中草藥開發為宗旨,集科研、種植、中醫休閑、養生養老為一體的綠色生態示范園。前期投資2億元,一期項目已流轉土地2200畝,主要建設以牡丹、芍藥、洋甘菊、指甲草、白芨、板藍根、丹參、桔梗、蘆氏連翹、防風等名貴中藥為主的中草藥示范園,配套設施為草藥科普中心、深加工展廳;二期項目可流轉土地4300畝,主要項目有中草藥科技園、蓮藕觀賞園、生態濕地、郊野森林運動園建成休閑養老基地,帶貧人數68戶160人。

三、明確導向,激發內生動力,讓群眾脫貧可持續

建立穩定增收鼓勵機制,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發展產業、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積極培育貧困群眾的增收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徹底改變個別貧困群眾躺在政府懷里不求上進的現狀,全面解決“輸血”式扶貧的問題。一是落實政策不走樣。積極開展政策宣傳,讓群眾知曉政策、理解政策,積極主動地執行政策,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米”,特別要把扶貧政策落實與貧困群眾參與結合起來,構建可穩定脫貧、可持續致富的長效機制。采取生產獎補、勞務補助、開發公益崗位等方式,注重提升貧困群眾參與度,不斷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設立“愛心超市” 13個,鼓勵貧困戶通過參加集體活動、打掃環境衛生、做好人好事等辦法獲得積分,換取日用物品。二是緊抓宣傳不懈怠。積極適應新的宣傳業態,廣泛借助宣傳欄、明白紙、微信公眾號、鄉村大舞臺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多層次地開展宣傳,進一步提振貧困群眾脫貧信心。三是精神鼓舞不松勁。進一步加大鎮、村兩級脫貧攻堅獎勵力度,對優秀帶貧企業、帶富之星、脫貧標兵等能帶動周圍貧困戶脫貧增收的先進典型給予獎勵,并大張旗鼓進行宣傳,在全社會逐步形成“搶著干、爭著脫”的良好氛圍,教育引導基層群眾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后面貌,真正實現“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轉變。

四、夯實基礎,強化要素支撐,讓農村發展有保障

鎮黨委政府立足發展實際,主動作為,優化服務,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氛圍,凝聚推動產業扶貧的強大合力。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持續加強。周樓、韓樓、魏樓等4個村貧困村基礎設施整體推進項目投入4700萬元,鎮區街道基礎設施投入1400多萬,積極開展以道路整修、管網配套、綠化、小游園及公廁建設等為內容的亮化、綠化、美化、凈化、暢化“五化”工程,實現鎮村基礎設施多元提升。二是基層黨建水平持續提升。在13個行政村全面推進制度規范化、工作信息化、陣地標準化“三化”建設,健全并落實基層黨組織“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等制度;鎮財政預算專項資金180萬元,對全鎮排查出的9個村級活動場所按標準進行重建和改造,面積均達到300平米以上,目前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結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盤活集體資產,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有3個(海眼、楊店、常韓),10萬元以上的村有5個(魏樓、韓樓、趙莊、周樓、土山),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有效支撐了全鎮脫貧攻堅深入開展。三是人居環境面貌持續改善。以農村垃圾處理、污水治理、綠化美化和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積極開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三清三拆”活動,活動開展以來,全鎮共清理積存垃圾600噸,拆除危房違建、私搭亂建279處855間,共計3萬多平米,基本達到了“三無一規范一眼凈”,同時,將拆遷騰退出的土地用于植樹造林,打造小游園8處等,全方位推進鄉村綠化美化,建設一批森林鄉村。以楊店村、常韓村、窗戶臺村等美麗鄉村建設和魏樓村萬水千鄉示范村為試點,開展人居環境提升工程,其他行政村按照“三無一規范一眼凈”的工作要求,逐步全面鋪開。目前,全鎮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廣大農民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顯著提高,為新農村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注入了新活力。

“橫空大氣排山去,砥柱人間是此峰”。當前,全國上下正處于奮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關鍵時期,鄉村振興的春潮正在涌動激蕩著中原大地,勤勞智慧的嵖岈山人民正以勇立潮頭的勇氣和擔當作為的精神,奮力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美麗篇章。

責任編輯:張亞美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喀喇| 祁东县| 灵山县| 南皮县| 苍南县| 墨竹工卡县| 扎鲁特旗| 浦北县| 沽源县| 漯河市| 景泰县| 湖州市| 洛宁县| 岫岩| 河北区| 天水市| 红原县| 邯郸市| 麦盖提县| 松潘县| 太康县| 和顺县| 仁怀市| 长岛县| 沈阳市| 大埔区| 金溪县| 大兴区| 博白县| 微博| 南安市| 拉萨市| 潜江市| 尉犁县| 丹阳市| 崇仁县| 平江县| 云安县| 砚山县| 南郑县| 子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