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大手和小腳
□陶中民
打我記事起,就發現母親有一雙大手,骨節粗壯,皮膚粗糙,與她走起路來“踩高蹺”似的一踮一踮的一雙小腳很不相稱。
我清楚地記得,母親用她的一雙大手捧起我的臉或拉著我的手時,感覺就如老樹皮一樣干澀,給我撓背的時候不用指甲就很止癢(母親沒文化,不會唱兒歌、講故事,那時每晚都是撓著癢哄我入睡)。母親的一雙小腳已裹得嚴重變形,拇指以外的四個腳趾蜷縮在腳掌里,腳背高高拱起,絲毫看不出“三寸金蓮”的嬌美。
大手和小腳于母親很不公平。先前男人為女人定下“裹腳”的禮制,其初衷是把女人當作純粹的“家里人”,一般不讓出三門四戶的,更別說干農活兒了。我母親很不幸——馮玉祥將軍下令婦女“放腳”的時候,她的腳剛剛裹成;而嫁給父親時正趕上“土改”,先搞互助組,后成立合作社,接下來就是人民公社大集體,直到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母親一直參加生產勞動。一般人想象不到,踮著一雙小腳從事農業生產是一個什么景象。
可就是這雙大手和小腳,既干農活又做家務,辛辛苦苦撐起我們這個家。父親在外地教書,我上面有三個姐姐,弟弟年幼,家里沒有壯勞力,里里外外,家里地里,母親整日邁著蹣跚的步子,或拉車或挑擔,在鄉間的土路上往返。
母親的手大卻不失靈巧。紡線織布,漿洗裁縫,母親樣樣拿手;煎炒烹炸,家常便飯,母親無師自通。母親做的紅燒肉醬香濃郁,肥而不膩,面條搟得軟硬適度,滑溜筋道。過去條件艱苦,母親總能變著法子用簡單的材料做出可口的飯食,單一個紅薯就能做出十來種花樣。母親做的花卷兒和饃頭,既營養又美味,現在想起來還口水直流。另外,悶腐乳,腌臘肉,腌雞蛋、鴨蛋和各種咸菜,曬醬豆等,母親都很在行。逢年過節,來客招待,母親總能讓客人吃得滿意而贊不絕口。親戚們不管遠近,都喜歡到我家走動,說母親做的飯菜好吃。尤其到了過年,母親蒸的棗饃、豆包、肉包等,就連現在的“老查記”手工饃都沒法兒比。母親炸的麻花兒(這邊叫馓子)焦香酥脆,做的果子(點心)香甜可口。除了這些,家里的鍋臺鍋蓋,雞窩糧囤等,都出自母親的那雙大手。
母親的腳小卻不失穩重。母親善惡明辨,是非分明,從不向惡勢力低頭。為了揭發大隊書記的惡行,她號召麻木的村民,踮著小腳,趕集一樣奔走于大隊和公社,終于為鄉親們討回公道。
母親是堅韌的,每天只是默默地勞作,從未聽她叫過一聲苦,喊過一聲累;母親是節儉的,剩饃不舍得扔,吃紅薯從來不剝皮;母親是慈愛的,好東西都留給我們吃,自己從不舍得吃一口。想辦法給我們做新衣服、新鞋,自己的衣服卻是補了又補;母親是強大的,一雙小腳磨了一層又一層的老繭,卻從未倒下,一直頂天立地。
母親深深地愛著我們,她的一雙大手無所不能,卻沒有打過我們一下;踮著小腳一次次往我們就讀的學校送饃送面,卻連縣城都沒去過。
母親用她的一雙大手,含辛茹苦把我們姐弟五個養大,把一個家打理的井井有條;一雙小腳常常步履蹣跚地為正義而奔走,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平凡而偉大。借用一句禪語,可謂功德圓滿。
母親2010年11月仙逝,享年八十有三。
母親的形象時常在我的腦海里浮現——慈祥的笑臉,粗壯的大手,拱起彎彎的小腳。
懷念母親。
責任編輯:XMX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