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戶實現“三級跳”
記者 劉付明 通訊員 盛德劭
“這西瓜秧子的頭,要用勁捏成薄皮,不叫它旺長,將養分多供到瓜紐子上。”日前,在平輿縣十字路鄉李芳莊扶貧園區的西瓜種植大棚里,脫貧戶董小網邊解說邊示范,向貧困戶員工傳授西瓜整枝技術。像她一樣,這個鄉的很多脫貧戶從原來去種植園區打工掙錢、學會技術后承包大棚,到帶領貧困戶共同增收的華麗轉身“三級跳”,實現了穩定增收,有效防止返貧。
今年48歲的董小網是十字路鄉前盛村人,因丈夫多年前患精神病經常治療服藥,還供養著兩個孩子讀高中、上大學,花光了積蓄還借了幾萬元錢。2017年,她家被識別為貧困戶后,幫扶隊員給她牽線,就近到李芳莊扶貧產業種植園區務工,每天有四五十元的收入。她吃苦耐勞又勤奮好學,頭一年就學會了大棚西瓜種植管理技術。第二年,她在園區承包了兩個占地4畝的瓜菜種植大棚,收入3.6萬元。去年,她帶了3名貧困戶員工,承包了占地6畝的3個大棚,一年下來,除去給貧困戶員工發工資,她收入6萬多元,成了園區里的“大棚創收之星”,獲得獎金2000元,在全鄉率先脫貧。今年,她帶了4名貧困戶員工,承包了占地8畝的4個瓜菜種植大棚。她笑著說:“俺保證先給帶來的幾個姐妹發工資,然后再掙錢。”
坐輪椅到村里扶貧車間編藤的秦社民是秦盛村的殘疾人貧困戶,頭腦活、手藝巧,技術員傳授的編藤活兒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從初期的計件月工資1000多元,到成為技術骨干后工資翻一倍。如今,他帶了十幾個學徒當了班長,還參與車間管理,月工資3000多元。
王關廟村二級肢殘貧困戶王國民在扶志扶智政策的幫扶下,拄著雙拐從養殖百十只雞起步,學會飼養、防疫、管理技術后,一年兩茬養雞發展到2000只,收入超過了脫貧標準。今年,他擴建了兩個棚舍,一茬養雞2000只,雇1名貧困戶幫忙,收入有望成倍增長。
該鄉扶持眾多的貧困戶從技術、規模、收入上實現了“三級跳”,得益于幫扶隊員的扶志扶智長年培育,得益于依托幫扶單位駐馬店農校的多次技術培訓,得益于對貧困戶就業務工、發展產業按政策落實了各項補貼,得益于按時給養殖戶提供消毒、防疫、技術指導等服務,還得益于扶貧車間、扶貧園區兌現了對優秀貧困戶員工的獎勵……目前,在該鄉的脫貧戶中,有四成以上實現了量變、質變、穩增收的“三級跳”。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