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暖或不會減少新冠病毒傳播
摘要:為搞清楚這一問題,闞海東、王偉炳研究團隊收集了截至今年3月9日至少有10例確診病例的中國224個城市(湖北省外207個)的病例數據和氣象數據,并選取截至2月10日(湖北省疫情高峰時間)確診病例數50例以上的62座城市(湖北省外50個),計算了病毒的基本再生數(R0,即在無...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闞海東教授和王偉炳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一項研究發現,天氣轉暖可能不會減少新冠病毒傳播,溫度、相對濕度和紫外線輻射等氣候因素與新冠病毒的傳播無關,依賴氣溫升高控制疫情的假說可能“為時過早”。該論文已發表在最新一期歐洲呼吸學會旗下的《歐洲呼吸雜志》上。
既往對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和環境溫度的關聯研究經驗表明,流感或2003年的SARS都表現出一定的季節性,即病毒需要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生存,隨著氣溫升高其傳播能力有所下降。如今,隨著天氣轉暖,新冠疫情能否得到緩解?
為搞清楚這一問題,闞海東、王偉炳研究團隊收集了截至今年3月9日至少有10例確診病例的中國224個城市(湖北省外207個)的病例數據和氣象數據,并選取截至2月10日(湖北省疫情高峰時間)確診病例數50例以上的62座城市(湖北省外50個),計算了病毒的基本再生數(R0,即在無干預的情況下,一個感染者平均傳染人數)。數據顯示,R0最高的3個城市和累計發病率最高的15個城市都在湖北省。
上述244座城市的氣溫范圍在零下17.8℃到22.0℃不等,平均5.9℃,發現氣溫與累計發病率和R0都沒有顯著關聯;在調整相對濕度和氣溫后,相似地紫外線強度與累計發病率和R0也都沒有顯著關聯。無論在湖北省內外,這一發現都是一致的。這提示,溫度升高或紫外線強度增加可能都不會影響新冠病毒的傳播能力;研究團隊也沒有觀察到相對濕度、溫度與累計發病率或R0有明顯關聯。
闞海東說,以往也出現過其他傳染病沒有表現出氣候影響,如在阿拉伯半島高達45℃的環境下,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仍有流行。當年SRAS在夏季消失,可能是季節性傳播,也可能是有效防控措施的效果。
研究團隊指出,目前研究數據尚有局限,其次,防控措施、城市化程度、醫療資源可及性等因素也可能影響研究結論,但總體來說, “目前研究發現不支持環境溫度和紫外線輻射可以減少新冠病毒傳播的假說。”(記者 孫國根)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