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紀爽夫婦:香瓜種植讓日子更香更甜
摘要:“你瞧瞧,現在俺種植的大棚甜瓜,全部施用農家肥、有機肥種植,瓜皮薄、瓤沙、甜度高,每根香瓜藤的坐果率還高,預計第一茬香瓜,每畝產量可達2500公斤。”同時,進一步擴大帶動作用,讓更多的群眾依靠香瓜種植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
駐馬店網訊(記者 徐 明 通訊員 陳遠志)5月9日,天空一大早就飄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但在位于泌陽縣楊家集鎮西董莊小莊村大路南側的豪爽香瓜采摘園內,前來采摘和購買的游客絡繹不絕,園主呂紀爽和妻子焦豫梅忙的不亦樂乎,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這是17斤香瓜,一斤是6塊錢,總共110元,您拿好!要不我給您放到車上,到路上就可以吃,保甜保鮮,這都是剛剛從地里采摘的!”呂紀爽一邊招呼著客戶一邊說。“我帶著你們去棚里看看,現在正是采摘的旺季,你們來的真是時候!”在焦豫梅的帶領下,來到大棚一睹各類香瓜的“芳容”。
“我們這里的20多畝9個大棚的香瓜一律采取立體種植的模式,這樣可以確保空氣充分流通,還可以避免果實接觸地面漚爛,還可以保障品相和產量。我們這里有五六個相關甜瓜菜瓜品種,你看這排是圓甜瓜,很香,不信你聞聞!那邊是羊角蜜,那幾個棚里還有幾個品種!我們主要是采用采摘和集中供貨的方式,結合線上線下兩種模式,走的是高端精品路線,銷路不成問題”,焦豫梅一邊走一邊詳細地介紹道。
說到和香瓜的緣分,妻子焦豫梅深有感觸。那還得從2016年說起,當時丈夫呂紀爽在外邊務工,她在家里照顧兩個孩子,當年利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陪好友到山東青州的一家香瓜園參觀學習,那通過學習,她對香瓜種植產生了濃厚興趣。經過多方籌備,2018年,他和返鄉創業的丈夫一起在老家小莊村周圍承10畝土地,多方籌資10余萬元,建起3座大棚,開始了香瓜種植事業。
第一年,夫妻二人就把家安在了地里,說是家,其實就是兩間鐵皮房,冬冷夏熱。由于缺乏經驗,導致很多果子不結果或者結果少、結果小,產量和效益受到嚴重沖擊,不知吃了多少苦,歷了多少難,但是夫妻二人始終沒有氣餒。他們電話有時咨詢山東的專家,有時親自請專家來會診把脈,有時上網查詢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多的摸索,終于基本掌握了各項種植技術,銷路也逐漸打開,效益也開始凸顯。
“今年甜瓜4月3號就上市了,比當地傳統甜瓜上市時間早幾個月,采摘時間可達2到3個月,現在售價每公斤地頭裝車批發價6塊。預計第一茬白甜瓜每畝可收2000公斤至2500 公斤”。焦豫梅一邊采摘,一邊介紹。“你瞧瞧,現在俺種植的大棚甜瓜,全部施用農家肥、有機肥種植,瓜皮薄、瓤沙、甜度高,每根香瓜藤的坐果率還高,預計第一茬香瓜,每畝產量可達2500公斤。”目前,夫婦倆種植的20畝9個棚瓜,一年可以采摘兩茬,年收入可達15萬余元。
除了自己種植致富外 ,他們還安排當地15名村民在大棚里就業,每人每天可以收入60元。此外,他們還帶動周邊多戶村民走上種植香瓜致富路,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下一步,我還準備擴大規模,豐富采摘種類,繼續打造精品高端水果。同時,進一步擴大帶動作用,讓更多的群眾依靠香瓜種植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呂紀爽夫婦幸福滿滿地說。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