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動3D打印云岡石窟“音樂窟”亮相
摘要: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刁常宇說,3年多來,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與云岡石窟研究院聯合項目組攻克了數據采集處理等多項技術難關。“云岡石窟的洞窟和造像,各種雕刻手法純熟應用,空間巨大、尺度復雜。在對第12窟的數字化采集和打印過程中,我們觸及了現有技術的‘天花板’。”
據新華社杭州6月12日電(記者朱涵殷曉圣)走進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的展廳,仿佛踏入1500多公里外的云岡石窟“音樂窟”。12日,1∶1復制的云岡石窟“音樂窟”在浙江大學正式落成,這是首例可移動3D打印復制洞窟。
依托高精度數字化技術和3D打印技術,復制窟精確再現了“音樂窟”的石窟形制、精美造像,以及千余年來風化造成的細微痕跡。該復制窟作為“魏風堂堂:云岡石窟的百年記憶和再現”特展的重要部分,將通過線下、線上的方式開放參觀。
據介紹,被譽為“音樂窟”的云岡石窟第12窟開鑿于公元5世紀,前殿后室,入深14米、寬11米、高9米。石窟中雕刻了豐富的天宮伎樂和中外樂器,展現出音樂風尚與時代風貌。這些天宮伎樂造像也是我國古代最早的“宮廷交響樂團”,在中國音樂舞蹈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不可移動的文物都面臨風化剝蝕,數字化技術為云岡石窟建起了三維數字檔案。即使若干年后,文物形態發生變化或遭遇損毀,也能夠基于高精度的檔案進行修復再現。”云岡石窟研究院數字化室主任寧波說。
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刁常宇說,3年多來,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與云岡石窟研究院聯合項目組攻克了數據采集處理等多項技術難關。“云岡石窟的洞窟和造像,各種雕刻手法純熟應用,空間巨大、尺度復雜。在對第12窟的數字化采集和打印過程中,我們觸及了現有技術的‘天花板’。”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