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意盈城 ——全市持續推進退耕還林工作紀實
摘要:我市自2002年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以來,共完成退耕還林工程面積90.5萬畝。其中,退耕還林16.7萬畝,荒山荒地造林62.6萬畝,封山育林11.2萬畝。
記者 陳誠 通訊員 黑競穎
我市自2002年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以來,共完成退耕還林工程面積90.5萬畝。其中,退耕還林16.7萬畝,荒山荒地造林62.6萬畝,封山育林11.2萬畝。退耕還林工程涉及各縣區,遂平縣、正陽縣、泌陽縣、確山縣在退耕還林工作中,從當地實際出發,不僅順利完成了退耕還林任務,增加了當地村民收入,而且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遂平縣 多措并舉 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為提升森林質量與效益,加快遂平縣森林資源培育,推進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及綠色增長,自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以來,遂平縣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在西部山區實施退耕還林,增加水土保持,涵養水源,不僅改善了該縣農村的自然面貌,加速農業結構調整步伐,而且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展生態林充分利用山區荒地資源,經過幾年的綠化提升,既改善了生態環境,控制了水土流失,又產生了一定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因地制宜,推廣楊樹優良品種。遂平縣境內地勢西高東低,南北兩崗相夾,中東部為平原,構成“一山、兩崗、一平原”的地貌特征。該縣在樹種上選擇歐美楊107、歐美楊108、中林46楊,其生長迅速、樹體高大的特點適宜做防護林,造林成活率高,是防護林、用材林、商品人工林首選品種。
層層培訓,提高科技含量。該縣舉辦縣、鄉、村科技支撐培訓班,請相關專家現場講授退耕還林實用技術,使廣大基層干部全面掌握工程的基本要求和實用技術,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確保退一片成林一片、合格一片。
在培育技術上,從選擇適宜楊樹生長的造林地到造林前的土壤改善,再到苗木的選擇、造林密度的確定等,層層把關,嚴格抓緊抓實每個環節。自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以來,該縣共完成退耕還林任務1萬畝,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加了農民收入。
正陽縣 凝心聚力 發展壯大林產品加工業
正陽縣退耕還林工程于2002年開始實施,向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申報退耕還林項目共3萬畝。目前,該項目已全部實施完成,成為全國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為數很少的平原縣之一。
在退耕還林過程中,該縣在組織領導、規劃設計、開展實施和保障措施方面狠下功夫,廣大干群凝心聚力,積極造林綠化,確保了工程造林成活率98%以上。幾年的實踐表明,退耕還林工程對正陽縣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產生了重要影響。
自該縣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以來,森林覆蓋率凈增加3.1%,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遏制了水土流失的勢頭。速生楊作為該縣退耕還林工程的主要樹種,經濟效益顯著,楊樹產業現已成為該縣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工作的不斷推進,調動了廣大群眾造林積極性,林產品加工業也不斷發展壯大。目前,該縣具備規模生產的林產品加工業達45家。
為確保退耕還林后續工作順利實施,下一步,正陽縣將加大生態建設投入力度,保障造林用地,從病蟲害防治、林木管護等方面入手,繼續把退耕還林工程擺在“生態縣建設”戰略的重要位置,為建設和諧社會、社會主義新農村再作貢獻。
泌陽縣 探索創新 為旅游業筑起強大屏障
自2002年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以來,泌陽縣共完成退耕還林工程計劃造林6.11萬畝,其中生態林面積5.72萬畝,經濟林0.39萬畝,并在間作種植模式上有了突出的探索。
間作種植模式即高低和長短相結合模式。高低結合就是栽植高大喬木樹種,樹下面可以套種經濟作物和中藥材,增加林農收入。長短結合是栽植高大喬木生長周期長,套種其他作物當年可見效益,用短期收益管理維護樹木生長,減少林農投資,既能提高單位產量,又能增加林農收入。
適宜土地肥沃的楊樹與中藥材間作模式、適宜砂質壤土的刺用皂角與油用牡丹間作模式、適宜土層貧瘠薪炭林麻櫟和火炬松混交模式,作為三大間作種植模式,在增加森林覆蓋率、涵養水源、防風固沙等方面給泌陽縣帶來了長足的進步,也為該縣的旅游業發展筑起了強大的生態屏障。
確山縣 特色產業 促經濟社會效益雙提升
確山縣石滾河鎮何大廟村種植板栗有悠久的歷史,被稱為“板栗之鄉”。自2002年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以來,全村共計實施退耕還林面積1563畝,栽植主要樹種為板栗,全村百年以上的古板栗樹400多株,2005年被國家質檢總局評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16年何大廟古栗林被評為國家級農業文化遺產。
“確紅栗”“確山油栗”作為選育出的優良品種,加之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適宜板栗生長,在退耕還林工程中被大力推廣種植,為發展特色化產業打下良好基礎。由于退耕還林工程在當地實施讓群眾得到了實惠,群眾種植板栗的積極性更加高漲,板栗種植收益每年3000元/畝。目前,全村已發展種植板栗面積4000多畝,帶動了溱頭河流域以及其他鄉鎮種植,全縣共計發展種植板栗面積19.1萬畝。
隨著板栗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苗木需求量增加,板栗苗木培育市場也越來越成熟。何大廟村成立專業的種植、育苗合作社4個,育苗面積800多畝,育苗600多萬株。除此以外,該縣還是豫南最大的中藥材種植基地,石滾河鎮也是中藥材種植的傳統鄉鎮,其中夏枯草的種植面積最大,國內主要的涼茶生產廠家在確山縣設有辦事機構,常年進行收購。林藥間作能夠充分利用板栗林地的空間,提高每畝收益,增加農戶收入。合理林藥間作不但能做到以藥養林、減少雜草生長,而且提高了畝產經濟效益,現在全村林藥間作種植面積1500多畝。
實施退耕還林工程是我國生態建設的重大舉措。在實施退耕還林過程中,該縣積極探索了政府引導、品牌推廣、產旅結合等讓農民增收的有效退耕還林模式。
責任編輯:魏甜甜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