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恐怖的“恐怖癥”
摘要:認知行為治療在調整患者行為的同時,強調對患者不合理認知的調整,效果更好。(3)社交技能訓練:社交恐怖癥的意者常有社交技能缺陷或低估自己的社交技能,因此可以通過一定時間的訓練來改善患者的癥狀。
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 郭艷平
恐怖癥又稱恐怖性神經癥或恐懼癥,是一類以對某種特定的事物或情境產生強烈的、持實的和不合理的忍懼為特征的心理障礙,常伴有顯蛋的焦慮情緒和自主神經癥狀。恐怖癥的患病率缺乏確切的統計。據國外資料患病率約為6‰,多見于青少年,社交恐怖癥男女相等。包含三種類型:廣場恐怖癥、社交恐怖癥和特定恐怖癥。一般認為與精神應激因素、個性因素、遺傳因素、神經解剖及神經回路特征、神經生化因素等相關。不同心理學流派如精神分析、行為主義和認知心理學等對疾病的形成有不同的理論假說,但并無成熟統一的假說。根據恐懼對象的不同,恐怖性焦慮障礙可分為三種類型:
1.廣場恐怖
是恐怖癥中最常見的一種,不僅包括害怕開放的空間,也包括害怕置身人群及難以逃回安全處所。許多人因為想到在公共場所就會崩潰,處于無助之中就恐慌不己。害怕對象主要為某些特定環境,如廣場、閉室、擁擠的場所、交通工具(如擁擠的船艙、火車車廂)等,其關鍵特征一是沒有即刻可用的出口,因此感者常回避這些情境,或需要家人、親友陪同。大多數患者為女性,起病多在成年早期。一些臨床研究表明,廣場恐怖癥患者常同時伴有驚恐發作。
2.社交恐怖
是以害怕與人交往或當眾說話,擔心在別人面前出丑或處于難堪的境況,因而盡力回避社交為特征的一種恐怖障礙。常始于少年期,男女兩性發病率幾乎相同。患者害怕與他人目光對視,或怕在與人群相對時被人審視等,通常伴有自我評價低和害怕批評。赤面恐怖是較常見的一種,患者只要在公共場合就感到害羞臉紅、局促不安、尷尬、笨抽、遲鐘,怕成為人們恥笑的對象。有的患者害怕看別人的眼睛,怕跟別人的視線相遇,稱為對視恐怖,在極端的情況下,可引起完全的社會隔離。
3.特定恐怖
又稱單純恐怖、單一恐怖或特殊恐怖。是指對某一特定物體或高度特定的情境強烈的不合理的害怕或厭惡。兒童時期多發。典型的特定恐怖是害怕動物(如蜘蛛、蛇)、自然環境(如風暴)、血、注射或高度特定的情境(如高處、密閉空間、飛行)。總者會因此而產生回避行為。
心理治療是治療該病的重要方法,常用的有:
(1)行為治療:包括系統脫敏療法、暴露療法等,為治療特定恐怖癥最重要的方法。其原則包括:一是消除恐懼對象與焦慮恐懼反應之間的條件性聯系,二是對抗回避反應。
(2)認知行為:治療認知行為療法是治療恐怖癥的首選方法。
既往的行為治療方法更強調可觀察到的行為動作,長期療效不甚滿意。認知行為治療在調整患者行為的同時,強調對患者不合理認知的調整,效果更好。尤其對社交恐怖癥患者,其歪曲的信念和信息處理過程使得癥狀持續存在,糾正這些歪曲的認知模式是治療中非常關鍵的內容。
(3)社交技能訓練:社交恐怖癥的意者常有社交技能缺陷或低估自己的社交技能,因此可以通過一定時間的訓練來改善患者的癥狀。包括:治療師的示范作用、社交性強化、暴露的作業練習、自我肯定訓練等。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