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冢鎮:藤編“編出”幸福生活 貧困戶變身“藤編匠”
摘要:每天早上7點,平輿縣萬冢鎮湯嶺村家庭編藤作坊藤編匠高付群來到工作坊,趁著村民開工前清點當天要加工的藤編家具數量和當天需要準備的工具。
駐馬店網訊(記者 田瑞德 通訊員 劉祥)每天早上7點,平輿縣萬冢鎮湯嶺村家庭編藤作坊藤編匠高付群來到工作坊,趁著村民開工前清點當天要加工的藤編家具數量和當天需要準備的工具。
“每天我都要統計好當天要完成的數量以及準備好工具,方便大家在新的一天工作。”高付群介紹說,每天早上7點到下午6點,他都要負責戶外休閑用品藤編、教導村民藤編技術、管理工作坊。這樣忙碌的生活,從去年開始,成為了高付群的常態。
從貧困戶到藤編匠,最后成為家庭藤編點的老板,高付群用自己的巧手和細心,不僅脫貧了,還成為了萬冢鎮遠近聞名的藤編工匠。
編織手藝變藤編 貧困戶迎來穩定收入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后,平輿縣委、縣政府帶領平輿縣戶外休閑用品企業,以實施產業扶貧為抓手,推動實現戶外工作與脫貧攻堅有機銜接、產業發展與民生改善同頻共振,探索出一條政府支持、協會組織、企業參與的扶貧之路。產業扶貧工作開展以后,在戶外協會的組織協調下,平輿縣各鄉村陸續開設藤編外協加工點。
201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平輿縣勞動就業局正在萬冢鎮進行藤編加工技術培訓,懷著好奇的心理高付群聽了講座,聽完之后他心想,自己小時候跟著家里的老人學過編竹筐、竹簍,自己有底子,可以去報名學學試試。
“因為小時候學過編竹筐、竹篾,我很快就能上手,但是在用風機的時候,怕弄傷自己,也怕弄壞成品,所以學的有些慢。”藤編需要機械輔助固定之后才能開始編織,只會手工編織的高付群剛開始使用機器時也是戰戰兢兢。“藤編師傅在告訴我們要定下心來,多熟悉多練習,熟便能生巧。”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學習,高付群成功“出師”。以前每個月靠著散工過日子的高付群,現在已經成為了“藤編大戶”,有了穩定的工作。“打散工是有一天沒一天,收入很不穩定,現在靠著藤編,一個月能有固定二千多元的收入,感覺生活過得富裕了。”
貧困戶變成“車間老板” 帶動身邊人致富
隨著編藤技術越來越熟練,高付群想自己獨立創業,創辦自己的藤編加工作坊,“我一開始也有顧慮,自己沒資本,而且還沒管理經驗,怕開不起來。”對于高付群的擔心,鎮扶貧辦和駐村工作隊詳細地為他解釋了貧困戶創業的優惠政策,企業亦承諾為編藤點供貨、銷售,派技術員為前來務工的群眾免費進行編藤培訓,他負責帶動更多貧困戶務工,培養熟手技工,做好經營管理,高付群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一開始我拉著在村里藤編廠務工的村民在我自己的作坊藤編,村里人看到我們在工作,便好奇地問。”高付群介紹說,不少前來詢問的村民知道在家門口就能學技能就業賺錢,第二天都加入到我們的工作坊,而且還向周邊的親戚朋友推廣,現在工作坊人員越來越多。
“這工作讓我在帶孫子之余能賺到錢,一來可以減輕子女的負擔,二來不用離家很遠。”湯嶺村貧困戶陳小靈是高付群的“徒弟”。周邊的村民看中藤編工作零門檻、離家近且收入高,紛紛前來成為工作坊的一分子。目前,高付群的家庭編藤點現已經帶動就業17人,其中6人為貧困戶,人均可獲得月收入1500元-2500元不等。
“現在來工作的人越來越多,我下一步就想擴大規模,帶著更多的人脫貧。”高付群沒想到,前兩年還為生計操勞的自己,現在已經可以帶領著大家走上致富的道路,他希望自己能借這個編藤加工點,幫助到越來越多的人。
責任編輯:魏甜甜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