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種養甜頭多
摘要:像孫九明一樣,該村22戶貧困戶在中林生態種植基務工走上脫貧致富路。記者看到,雖然是初冬時節,但在中林生態種植基地,一棚棚的蔬菜長勢喜人,綠意正濃。
本報訊(文/圖全媒體記者李玉榮)11月16日,在正陽縣銅鐘鎮北王村中林生態種植基地內,技術員葉大栓正在大棚里查看蔬菜和草莓苗長勢。
“這是草莓、芹菜,那是芫荽、蒜苗……”葉大栓說,這幾天缺水了,他和工人在給大棚里的草莓、蔬菜澆水(如圖)。
“這些草莓、蔬菜正好趕上春節上市,可以賣個好價錢。”葉大栓說,現在正是管理的關鍵時期,澆水要適度,保暖要做好。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中林生態種植基地是北王村村民王中林流轉600多畝土地建成的,不但有20多座大棚長年種植果蔬,還種有160多畝冬桃和100多畝紅薯,林下養殖的還有雞、鴨、鵝等。
“以前想都不敢想會過上這樣紅火的日子。都70多歲的人了,一個月能掙2000多元,還有4畝地的流轉金一年4000元,多年的貧困帽摘掉了。”看到記者,村民孫九明一邊忙著手中的活,一邊與記者攀談起來。
孫九明家兩口人,妻子長年有病,他年齡大了無法進行繁重的體力勞作,家庭主要經濟來源是4畝耕地和政府的救助。由于妻子需要長年吃藥,家庭負擔重,再加上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導致家庭貧困。
“現在家里的4畝土地都流轉出去了,這幾年我就在本村的生態種植基地打工,干一天能掙七八十塊錢,一份土地兩份收入,自己不種地,再也不用擔心像過去種水稻怕天旱,種花生怕連陰天。”孫九明說,現在多好,天天來上班,月月領工資。說著,他又是一陣爽朗的笑聲。
像孫九明一樣,該村22戶貧困戶在中林生態種植基務工走上脫貧致富路。
記者看到,雖然是初冬時節,但在中林生態種植基地,一棚棚的蔬菜長勢喜人,綠意正濃。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