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種·理想·使命 ——探訪中共云南地下黨建黨舊址
摘要:中共云南特別支部成立后,按照中共廣東區委指示,積極開展推翻唐繼堯反動統治的斗爭。軍閥唐繼堯的垮臺,極大地鼓舞了云南各族人民的斗爭熱情。并不寬敞的小院內,陳列著王德三、李鑫、李國柱、吳澄等革命先烈的塑像、照片,供后人來緬懷這段光榮而悲壯的革命歷史。
新華社記者 龐明廣
與隔壁車水馬龍的青年路不同,位于“春城”昆明市中心的節孝巷狹長而幽靜,巷子里散布著幾家小吃店、雜貨店,煙火氣十足。踏著青石板繼續往前,一座青瓦白墻的云南傳統小四合院靜靜地坐落在巷子深處,這里,便是中共云南地下黨建黨舊址。
90多年前的一個夜晚,云南的第一個黨支部在這里誕生。
1926年11月7日,在夜幕的掩護下,共產黨員李鑫、周宵、吳澄、黃麗生、楊靜珊等人在位于節孝巷的周宵家,秘密召開第一次黨員會議。
會上,根據中共廣東區委的決定,正式成立中共云南特別支部,由云南第一位女共產黨員吳澄擔任特支書記。
“這是云南的第一個黨支部,標志著云南各族人民從此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踏上了嶄新的革命征程。”云南省委黨史研究室一處一級調研員陳祖英說。
1926年,正是大革命轟轟烈烈開展之時。北伐戰爭即將開始,云南督軍唐繼堯及其控制的滇軍成為北伐后方的嚴重隱患。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中共廣東區委派遣滇籍共產黨員李鑫回到云南,建立秘密的黨組織。
中共云南特別支部成立后,按照中共廣東區委指示,積極開展推翻唐繼堯反動統治的斗爭。特支利用云南軍閥之間的矛盾,成功促成云南四鎮守使聯合發難“倒唐”,于1927年2月6日將唐繼堯趕下臺。
軍閥唐繼堯的垮臺,極大地鼓舞了云南各族人民的斗爭熱情。在云南黨組織的領導下,風起云涌的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學生運動和婦女運動,如洶涌澎湃的激流沖擊著封建軍閥的統治。黨組織在云南得以迅速發展。到1928年底,云南全省黨、團員人數增加到600多人。
然而,隨著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全國革命形勢急轉直下,執掌云南政務的龍云秉承蔣介石反共旨意,開始大肆通緝逮捕共產黨員。
1929年5月,李鑫在準備發動工人武裝起義時不幸被捕,他在獄中寧死不屈,仍不斷宣揚黨的主張,隨后被殘酷殺害,犧牲時年僅 32歲。1930年底,因叛徒出賣,中共云南省委書記王德三以及吳澄、李國柱夫婦相繼被捕。
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王德三不為所動,在獄中寫下了感人至深的遺書。他在遺書中對父親說:“兒現時只有拿定主張,把身子獻給人類了!”
“吳澄被捕時已懷孕數月,但她面對嚴刑拷打毫不屈服。”昆明市委黨史研究室征編一處處長董楊說,“在牢獄里,吳澄還經常鼓勵難友要積極斗爭。她說,一個共產黨員的生活就是戰斗的生活,不坐牢時搞革命,坐了牢還要搞革命。在這人間地獄里,更要以百倍勇氣和敵人斗爭。”
1931年12月31日,32歲的王德三、30歲的吳澄和24歲的李國柱壯烈犧牲。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一位位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云嶺大地,如今已舊貌換新顏。2020年11月,云南最后9個貧困縣宣告摘帽。至此,云南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超過880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一代代革命先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正成為現實。
“是先烈們的鮮血,換回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在中共云南地下黨建黨舊址駐足參觀良久后,昆明市民陶靜動情地說。
1991年,經云南省委批準,中共云南地下黨建黨舊址經陳列布展后對外開放,并成為云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并不寬敞的小院內,陳列著王德三、李鑫、李國柱、吳澄等革命先烈的塑像、照片,供后人來緬懷這段光榮而悲壯的革命歷史。
“每年我們都要接待數萬名參觀者,黨員們在小院里聆聽先烈故事,重溫入黨誓詞,許多人當場流下了淚水。”講解員姚群說。
冬日暖陽下,為云南播下革命火種的節孝巷,寧靜而溫暖。
(據新華社昆明1月27日電)
責任編輯:魏甜甜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