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三農 三農資訊

市農科院指導農民科學防治小麥條銹病

2021-04-15 09:03 來源:駐馬店網 責任編輯:付琳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本報訊(通訊員 朱統泉)當前,我市小麥普遍處在小麥孕穗后期至抽穗期,也是小麥條銹病的高發期。市農科院高度重視,第一時間組織相關農技人員分析研判,指導農民加強田間管理,實施小麥“一噴三防”技術,提高防治成效。

  據了解,小麥條銹病主要危害葉片,也可危害葉鞘、莖稈及穗部。小麥受害后,葉片表面出現褪綠斑,之后產生黃色皰狀夏孢子堆,后期產生黑色的皰狀冬孢子堆。條銹菌生長發育要求的溫度較低,菌絲生長和夏孢子形成的適宜溫度為6℃~10℃;夏孢子萌發的最低溫度為5℃~8℃,最高溫度為26℃~30℃,最適溫度為7℃~10℃。光照充足時,病菌在植物上能正常生長和發育;光照不足時,生長發育受抑。條銹菌夏孢子耐高溫,在39℃下兩天內也不會失去活力。在感病品種正常生長條件下,條銹菌每個孢子堆日產孢18萬個左右,持續1~13天,每平方厘米葉面日產孢量可達25萬個,這就是小麥條銹病暴發流行的內在原因。

  市農科院專家介紹,影響條銹菌孢子堆形成和產孢的環境是溫度、濕度、光照和營養條件。在適溫、高濕、光照多和偏施鉀肥情況下有利于孢子堆產生,條銹菌產孢期所需相對濕度為50%以下。隨著相對濕度的增加,單位時間的產孢數呈倍數增長。溫度、光照和濕度影響產孢速度和持續時間。侵入階段的關鍵影響因素是溫度,潛育階段主要是光照,發病階段產孢和孢子堆形成的因素是肥料。

  市農科院專家建議,小麥條銹病的防治策略以種植抗銹品種為主,栽培和藥劑防治為輔,采取分區治理的綜合防治措施。常用的防治藥劑有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環唑、已唑醇、腈菌唑、丙環唑等。防治的時候在小麥拔節至孕穗期進行葉面噴霧提前防治,也可以在葉片出現少量孢子堆時及時防治,一周左右再防治1次。可以噴灑20%的三唑酮乳油或12.5%的特譜唑(烯唑醇、速保利)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25%的丙環唑乳油2000倍液等。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安市| 白朗县| 星子县| 鸡泽县| 海伦市| 兴和县| 景泰县| 湘潭县| 合水县| 柳州市| 陇南市| 库尔勒市| 屏东县| 白城市| 石台县| 新密市| 大冶市| 开平市| 邹平县| 益阳市| 靖安县| 凤台县| 牡丹江市| 隆化县| 麟游县| 秭归县| 青冈县| 扎囊县| 英山县| 秦皇岛市| 宜兰县| 肥城市| 探索| 东乡县| 阿瓦提县| 赣榆县| 博爱县| 绥德县| 黔东| 青冈县| 凤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