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精神病人應有的認識及防護措施
摘要:四、勿以道德的標準衡量病人的行為 精神病人常常受精神疾病的影響,出現喪失自我界限、分不清你我、擅入他人房間等行為,這些都是因為病人會在自我控制力最薄弱的情況下,將內在積存的焦慮、壓力、沖突、矛盾或敵意等錯綜復雜的情緒宣泄出來。
□ 馮菊平
有人認為精神病人是可怕的、危險的、可恥的,是不可治愈的,因此對精神病人敬而遠之。只有正確認識精神疾病,才能破除上述錯誤的觀念,精神科醫護人員才能更好地診療、護理病人。
一、行為的正常與否是程度上的不同,而非種類的差異
喜、怒、哀、樂是人之常情,一般人可以因時因地對不同對象作出適當的情緒表達。精神病人則不然,他們的情緒和行為失控的程度較嚴重,情緒表達多是直接、少經修飾的。他們并非完全或整日處于病態中,而是在某些情況下,某些想法或行為脫離常規。醫護人員若發現病人出現幻聽并與之對話時,可將病人拉回現實,若能控制幻聽所造成的干擾,病人的行為則與常人無異。
二、身心一體相互影響
當個人心里緊張害怕時,生理上會出現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發熱冒汗等現象,經過緩慢的深呼吸等,上述生理現象可逐漸消失。軀體疾病會影響人的心理平衡,如患有嚴重的身體疾病和久病不愈的病人,常常會易怒、多疑、猜忌等,久而久之會影響內分泌和消化系統的功能,從而導致生理病變。因此,精神科醫護人員在護理精神病人時,不應只關注其心理障礙,也要考慮其軀體方面的問題。
三、精神病人的行為均有其意義
精神病人的言行常是未經考慮的直覺反應,其目的是減輕內在的嚴重沖突、壓力、緊張不安,也是病人在其能力范圍內有效解決問題的表現方法。因此,醫護人員通過觀察病人的凸顯行為,可發現病人問題的癥結所在。
四、勿以道德的標準衡量病人的行為
精神病人常常受精神疾病的影響,出現喪失自我界限、分不清你我、擅入他人房間等行為,這些都是因為病人會在自我控制力最薄弱的情況下,將內在積存的焦慮、壓力、沖突、矛盾或敵意等錯綜復雜的情緒宣泄出來。精神科護理人員要多關注他們的情緒和行為,尊重其價值。
五、人際關系影響治療效果
護士與病人的良好人際關系可以起到治療作用。因此,醫院這個治療環境,可視為幫助病人學習新的適應性行為的實驗場所之一。護士主動給予病人關懷、支持,才能獲得病人的信賴,使病人愿意嘗試并建立新的行為模式,改善其社會適應能力。
六、必要時需外力制約
精神病人的情緒、思維影響其行為表現。在病人行為失控時,護理人員需要提供必要的保護或適當的限制,直到病人可表現出自我控制能力為止。護士在對病人采取制約時,必須向病人說明執行制約的目的、原因,同時態度要真誠、堅定,使病人能感受到護士確實是在幫助他,而不是報復或懲罰。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