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奧運情”追尋“志愿夢” 這位“雙奧志愿者”準備好了!
摘要:13年前,北京奧運會舉辦期間,像余中淇工作過的那種“藍色小亭子”有上千個,志愿者有數萬名,而不久前在冬奧會開幕倒計時100天之際,首都高校冬奧志愿者也莊嚴宣誓,將共同為舉辦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冬奧盛會貢獻青春力量。余中淇說。
新華社北京11月4日(記者 李春宇)“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的時候,正值小學五年級暑假,看電視不過癮,我說什么也要參與進去,去奧運現場看看。”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余中淇回憶起2008年做志愿者的經歷,臉上的笑容仿佛也屬于曾經的年少時光。
當奧運圣火第一次在北京點燃的時候,11歲的余中淇報名成為一名城市志愿者,在奧運場館周邊搭建的藍色小亭子里做一些輔助翻譯和信息咨詢的工作。“當時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練好外語,給外國友人講中國故事,做好北京奧運的‘小主人’。”他說。
為了勝任志愿工作,余中淇當時準備了一大段關于長城、故宮、四合院、北京烤鴨等中國元素的英文介紹,遇到外國人就找機會講給他們聽。“現在回頭想想,可能比單純介紹景點和美食更重要的,是讓更多外國朋友理解中國文化的內涵,用一些具體的案例和故事可能更奏效。”他說。
13年過去了,從“北京歡迎你”到“一起向未來”,余中淇說:“如果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是我們在張開雙臂、擁抱世界,那么2022年北京冬奧會我們是在努力讓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國,我們更自信了。”
如今,已經是博士生的余中淇通過選拔成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志愿者,而這一次,他走向了一個更核心的志愿崗位——奧林匹克大家庭助理,為來自全球的奧林匹克大家庭成員提供日程管理、場務陪同、語言翻譯、信息溝通等服務,10月剛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志愿崗位培訓。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志愿工作對我而言是一次啟蒙,清華大學濃厚的體育氛圍更加深了我對運動的熱愛和對奧運的熱情。這兩年我參與了校慶、畢業季、晚會等大型活動的組織服務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同時也更深刻地體會到‘團隊’的重要性。志愿者從來都不是單槍匹馬,為奧林匹克大家庭服務的志愿者們同樣也是一個大家庭。”余中淇說。
13年前,北京奧運會舉辦期間,像余中淇工作過的那種“藍色小亭子”有上千個,志愿者有數萬名,而不久前在冬奧會開幕倒計時100天之際,首都高校冬奧志愿者也莊嚴宣誓,將共同為舉辦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冬奧盛會貢獻青春力量。
“志愿者就是要把自己融入集體,但是志愿工作并不是完全舍棄自我。我們的思想認知和能力水平在這一過程中其實也在逐步提升,也是一種自我實現。”余中淇說。
2008年余中淇曾到現場觀看了田徑、拳擊等比賽。在北京冬奧會上,在做好志愿服務工作的同時,他也希望能更多地了解冰雪運動,看到更多中國運動員在冰雪項目上取得好成績。
魅力冬奧,相約北京。“這座‘雙奧之城’已經做好準備,作為‘雙奧志愿者’的我也準備好了!”余中淇說。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