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藝: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摘要:劉藝曾向記者極力推薦采訪當地的曲藝名人盛莉,盛莉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家女,執著追求,堅持創作,成了開展泌陽藝術創作、促進泌陽藝術繁榮的領軍人物之一。
記者 郭建光
“淡如煙氤氣如蘭,墨似珠璣賽圣賢。竹高千尺仍虛心,影長萬丈憑內涵。”同仁眼中的劉藝多才多藝,虛懷若谷。芊芊女子能文能武,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由她分管的泌陽縣文聯各個協會工作風生水起,引得外縣同行前來切磋學習。她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閑暇時養花弄貓,時時處處用心留意,定格了一幀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珍貴畫面。為拍攝銅山雪景,寒冬臘月,她冒雪凌晨出發,天亮登上銅山之巔,伺時捕獲絕美瞬間。山之巍峨,水之秀美,城之崛起,民生之進步,城區之遼闊,游園內歌聲曼妙、舞姿蹁躚,街頭巷尾,鼓瑟和鳴,傳統民俗一一上演,都被劉藝一一發掘,一張張泌陽民俗風景照片通過媒體網絡傳之于眾,引得一片叫好。
劉藝在工作。
10余年間,粗略統計她留存了上百萬張美圖;10余年間,她從未停歇匆忙的腳步,發掘文藝新人,甘當人梯,推出一大批當地叫得響的文化界新秀。
詩人艾青寫道:為什么我的眼中飽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今天,就讓我們走近文藝工作者劉藝,聆聽她為腳下這片曾經的盤古開天之地而歌的故事。
打鐵還得自身硬
每年如煙似霞的梨花,是馬谷田帶給世人的“盛宴”。有一年春天,我和同事一起準備到泌陽拍攝一組梨花盛開的照片。因決定突然,臨時給劉藝留言,沒曾想,短短幾秒過后,她親切地回應:弟弟,啥時候回來?我陪你們一起去。
一個多小時后,在馬谷田漫山遍野的潔白花海之中,來自市內市外的攝影師們紛至沓來,大家長槍短炮捕捉著鄉村之美。而劉藝化身模特,手撐油紙傘,或站或坐,人與自然融為一體,很多攝影師贊嘆不虛此行。為拍攝春耕的畫面,原本并不熟悉的質樸莊稼漢被劉藝說服后配合攝影師拍攝。金黃的油菜花海之中,黃牛在地里春耕,一樹樹梨花陽光下開得熱烈,一如劉藝的熱忱,感動著每一個現場的人。
拍攝間隙,她向各位攝影老師求教攝影技巧,問者謙虛,答著鏗鏘,這是人世間最美的和聲,也是人與人之間難得的融洽與默契。
10多年間,100多萬張圖片。這對于工作中的劉藝來說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兒。可是她依舊忘我,唯一的動力就是要把家鄉的美展現出來,讓營商環境不僅有硬件更要有軟件,只有環境美,人心美,載下梧桐樹,才能引來金鳳凰。
為了拍攝縣城街道的一張全景圖,她背著沉重的相機攀登上30多層高樓。為了拍攝剛下過雨的白云山九龍瀑布,她不顧山路的濕滑,毅然前往。在登山的路上劉藝不小心滑倒,在倒地的一瞬間,為了保護相機,自己仰面朝天摔倒在石頭上,導致腰椎受傷。為了展現縣城的雪中美景,她冒著嚴寒、頂著雪花,奔波在城內的各個公園。
她的身影遍布泌陽的角落,足跡踏遍泌陽的山山水水。所到之處皆為景,泌陽的每一片土地、每一棵大樹乃至每一棵小草在她的鏡頭下都是風景。
無論是巍峨挺拔的銅山,還是碧波蕩漾的銅山湖,無論是水杉大道的四時變化,還是白云山的一步一景,無論是每年的盤古盛會,還是高店大裝的臺前幕后,無論是街頭巷尾的市聲囂囂,還是生態和園的歌舞升平,她揮灑的是汗水,留下的是珍貴財富。
她用自己的言行為腳下這片土地代言,她就是這片神奇土地上的守護者與宣傳者。
用赤誠書寫人生
藝術總是相通的。如果說攝影是劉藝的右手,那書法就是她的左手。多年來她為群眾義寫春聯25000余幅,下鄉送溫暖,文化進基層,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下鄉義務寫春聯。(資料圖)
如果說喜愛攝影源于工作,那么練習書法則是她生活中最好的調劑。每當忙完一天的工作,她就會在一燈一貓的陪伴下展開宣紙,飽蘸墨汁開始一個人的精神長征。蠅頭小楷,方寸之間,神游八荒。眼前的這些娟秀小字代表著傳承更代表著劉藝的追求。人靠衣裝馬靠鞍,而一個人真正的底蘊來自文化、來自傳統。而練習毛筆字就是在精神上向傳統的精髓探究,向自我的內心開挖,這使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劉藝待人接物落落大方,親切而又恬淡。
一個人的最高素養就是精神層次高,而精神追求豐沛的劉藝每天如張滿的弓,更如離弦的箭,你見她時她在工作,你不見她時她奔赴在工作的路上。她用骨子里的敬業精神與職業涵養,為泌陽縣文藝事業的蒸蒸日上貢獻力量。
2020年初疫情突如其來,劉藝穿上防護服與泌陽縣蛟龍救援隊一起從事消殺志愿服務工作。她把鏡頭對準那些白衣天使、志愿者,力求把每一幅動人的畫面定格。在這期間,劉藝右腳嚴重受傷,修養了半年才逐步恢復。“我們是歷史的參與者與見證者。遇到困難不能繞過去,要扛過去!”劉藝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戲劇看正陽,曲藝看泌陽。”這是我市文藝圈流傳的一句話。2020年10月22日~24日,河南省曲藝家協會組織專家考察組來到泌陽,對泌陽申報“河南省曲藝之鄉”進行現場考察。這是省曲協對首個“河南省曲藝之鄉”申報地進行考察,劉藝忙前忙后,多方協調。
登高莫問千秋月,上馬直追萬古風。考察結束后,考察組認為,泌陽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中國盤古文化發源地,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為曲藝事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曲藝傳承良好、種類較多,有河南墜子、大調曲子、三弦書、鼓兒哼、大鼓書、快板、蓮花落、山東快書、評書、道情等曲藝種類在此繁衍發展。這里人杰地靈,名家輩出,近年來傳承并走出了劉寶、黨建山、吳喜峰、王雪嫻、盛莉等全省知名的曲藝表演藝術家、曲藝作家,加上政府重視,民間文化資源豐富,從事曲藝人員眾多,民間曲藝團體活躍,城鄉群眾基礎廣泛。最終,河南省曲藝之鄉順利掛牌。這背后與一大批人有關,而劉藝正是其中的推動者之一。
劉藝曾向記者極力推薦采訪當地的曲藝名人盛莉,盛莉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家女,執著追求,堅持創作,成了開展泌陽藝術創作、促進泌陽藝術繁榮的領軍人物之一。
屢獲大獎惹人羨
劉藝憑借一點一滴的努力與虛心好學,走上泌陽縣文聯主席的崗位。她還是泌陽縣書協副主席、駐馬店市攝影協會理事、駐馬店市藝術學會理事、駐馬店市女子書畫研究會副主席,同時還是河南省攝影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駐馬店市攝影協會會員、駐馬店市書法協會會員,泌陽縣拔尖人才。
劉藝愛好書法、攝影,近年來,她的各類作品獲獎無數:2011年劉藝參加駐馬店市慶祝建黨九十周年書畫攝影大賽獲攝影一等獎;書法隸書獲優秀獎;2013年在駐馬店市攝影協會舉辦的美麗家園攝影大賽中作品《晨曦》獲優秀獎;2013年在河南省文聯舉辦的魅力駐馬店全國攝影大賽“秀美山水 傳奇天中”中《梨園耕圖》獲三等獎;2014年在河南省第八屆農村攝影大賽中《梨園耕圖》獲得優秀獎;2013年駐馬店市“煙花三月下揚州”攝影大賽中作品獲得一等獎;2014年首屆河南省民俗文化攝影展中《付莊提偶》獲得優秀獎;2014年獲得河南省民間藝術攝影大賽作品獲得優秀獎;2014年在駐馬店市文聯和駐馬店日報舉辦的“中國夢·天中情”文藝創作比賽中《伴兒》獲得三等獎;2015年駐馬店市“萬博杯”文化建設攝影大賽“大裝”組照獲得一等獎;2015年駐馬店市農村攝影大賽中“賽牛圖”獲得二等獎;2015年駐馬店市首屆“置地杯”城市建設攝影大賽“高速引線”獲三等獎;2017年駐馬店市交通局舉辦的“交通杯”攝影大賽中獲得三等獎;2017年駐馬店市首屆“森林城市”杯攝影大賽中《天地靈光》獲得三等獎;河南省藝術攝影大展中《笑臉》(組照)獲三等獎……
劉藝經常發表一些景區及一些活動的文章,她將自己每次拍的照片都認真保存下來,有的上傳到QQ空間,她說這樣方便下載。很多人都問劉藝要風景照片或者其他的有關照片,無論何時何地,劉藝都會秒回,在手機上找不到的,在電腦上或者硬盤里找,最大限度滿足每一位向她要照片的同事和朋友的要求。她說能讓照片的影響發揮到最大化是她最愿意看到的。在大街小巷很多宣傳欄里的圖片和大幅宣傳畫很多都是她拍攝的。
作為縣文聯主席,她還帶領泌陽縣攝影、書畫、戲曲等協會骨干精英,義務講授攝影、書畫、戲曲等知識,開展書畫筆會、戲曲藝術進校園等活動幾十余場,她還親自講授攝影課。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她的足跡跑遍了泌陽的山山水水,關注的內容包括風景、習俗、人物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她把這些照片加以整理,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在省市縣等各級媒體上刊發,達900余篇,特別是在《說泌陽》微信平臺上刊發600多篇,曾取得原創83000粉絲瀏覽量的好成績,省市媒體也多次轉載其作品,為宣傳泌陽、推介泌陽,讓更多的人了解泌陽、關注泌陽作出了貢獻。
執著是她的座右銘,勤奮是她通向成功的不二法寶。
這就是劉藝,多年來,她跋山涉水辛勤拍攝,她的身體經常處于超負荷工作狀態;這就是劉藝,為了全方位展現泌陽的美好風光、鄉土風情,她像一個上滿發條的鐘表,一刻不停地走動;這就是劉藝,一名平凡的文藝工作者,一名當地文藝界的領頭羊。她不僅帶領當地文藝界人士兢兢業業力求突破與創新,同時也是文藝工作的實踐者。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