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返鄉創業成“香菇大王”
摘要:“種植香菇是有技巧的,我們每年農歷十月開始種植,來年農歷八月十五左右出菇,一直到次年農歷三月結束,出菇期六個月左右。現在,我更堅定了自己干事創業的信心。“我現在擁有烘干機、注水機、冷庫、鍋爐等設備,又發展了4家種植戶,建了8座香菇大棚,除無償給他們傳授種植技術外,還制作出售菌棒。
記者 熊國森 通訊員 宋超喜
“眼下正是采摘香菇的旺季,我每天靠采摘香菇可以掙80元錢,不僅實現了家門口就業,還靠雙手脫了貧。”日前,記者在新蔡縣孫召鄉宋橋村馬莊村90后小伙馬闖的香菇大棚內采訪時,近50歲的采菇工曾小花興奮地告訴記者。
據了解,1990年7月出生的馬闖,15歲就外出打工,跑過運輸、開過沙場、包過食堂,敢闖敢干。后來,感覺長時間在外打工不是長法,就萌生了回家創業的念頭。2017年,他到泌陽縣高邑鄉學習香菇種植技術。通過半年的學習,他掌握了一套香菇種植技術。
學成歸來后,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于2018年建了兩座香菇大棚,當年效益可觀。2019年,他又建了12座大棚,2020年香菇大棚達20座。旺季時,他的菇棚每天出菇2000多公斤,每年純收入40多萬元,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
馬闖展示他的香菇。
“種植香菇是有技巧的,我們每年農歷十月開始種植,來年農歷八月十五左右出菇,一直到次年農歷三月結束,出菇期六個月左右。產品主要銷往平輿、汝南、息縣、駐馬店市區等周邊縣市。”馬闖介紹。
“一花獨開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F在,我更堅定了自己干事創業的信心。作為一名黨員,我有責任和義務帶領鄉鄰共同致富。由于裝袋是個技術活,我就雇了泌陽的幾個師傅,其他的都是本村或附近村家境相對困難的村民,常年用工保持在20人左右。這樣既增加了自己的收入,又帶動了鄉鄰致富。”馬闖說。
“我現在擁有烘干機、注水機、冷庫、鍋爐等設備,又發展了4家種植戶,建了8座香菇大棚,除無償給他們傳授種植技術外,還制作出售菌棒。制作菌棒是我的核心技術,是不能外傳的。”馬闖詼諧地說。
隨著香菇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一門心思把香菇產業做大做強,為鄉村振興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