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夢想 協同攻堅 ——探月精神述評
摘要:從2004年探月工程立項,17年來,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嫦娥四號、嫦娥五號“六戰六捷”,如期圓滿完成“繞、落、回”三步走目標。
掃碼看全文
新華社記者 胡 喆
在38萬公里外的月球,嫦娥三號著陸器至今仍在正常運行,刷新著國際月表探測的新紀錄;在月球背面,嫦娥四號實現人類首次月背軟著陸,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面工作超過1000天;在科研一線,嫦娥五號帶回的“最年輕”月壤,正不斷產出新成果……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電,集中概括了“追逐夢想、勇于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十六字探月精神。
偉大精神源于偉大實踐。探月精神,是中國航天人和無數科研工作者自立自強、勇攀科技高峰所鑄就的偉大精神,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隨著探月工程的深入實施,探月精神的內涵逐漸豐富,成為工程不斷推進的強大精神動力,成為工程不斷成功的制勝密碼,書寫了世界航天發展的驚鴻之筆。
勇攀科技高峰——探月精神是又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顯微鏡下,科研人員從3克粉末中手工挑出一粒粒巖石碎屑,再從中找到只有頭發絲直徑二十分之一大小的礦物,用于測定其“年齡”。
這3克粉末就來自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的1731克月壤,中國科學家們通過對嫦娥五號月壤樣品的研究,發現月球在地質意義上“死亡”的時間比原先認為的晚8億年,進而為全世界科學家指出新的研究方向,中國又一次站在了世界科技的最前沿。
從2004年探月工程立項,17年來,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嫦娥四號、嫦娥五號“六戰六捷”,如期圓滿完成“繞、落、回”三步走目標。
在無數航天人努力下,“嫦娥”和“玉兔”書寫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月宮故事”,一步一步揭開了月亮的神秘面紗。
從嫦娥一號成功實現繞月飛行到嫦娥二號首次實現“一探三”的多目標探測,從嫦娥三號在月球虹灣精準著陸到嫦娥四號成功實現人類航天器首次月背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從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以近第二宇宙速度、跳躍式再入返回地球到嫦娥五號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