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允亮 特色水果種出好“錢”景
摘要:這是位于花園街道東李崗居委的一個水果種植農場,里面種的有草莓、葡萄、火龍果,眼下正是草莓和火龍果成熟的季節,前來采摘的市民絡繹不絕。這個種植農場是該居委居民高允亮回鄉創業興辦的,投資金額達50多萬元。時下, 每天都有三五十個人來園采摘和購買草莓、火龍果。
駐馬店網訊(記者 徐 明 特約通訊員 陳遠志)這是位于花園街道東李崗居委的一個水果種植農場,里面種的有草莓、葡萄、火龍果,眼下正是草莓和火龍果成熟的季節,前來采摘的市民絡繹不絕。這個種植農場是該居委居民高允亮回鄉創業興辦的,投資金額達50多萬元。時下, 每天都有三五十個人來園采摘和購買草莓、火龍果。
“這幾棚草莓銷量很好,不愁賣!僅僅春節一天通過各種渠道就收入一萬余元!”,高允亮一邊招呼著前來采摘的游客,一邊笑著告訴記者,難掩臉上幸福的喜悅。
在閑暇之余,高允亮和記者談起了他的艱辛而又甜蜜的水果種植事業。
今年52歲的高允亮是土生土長的東李崗居委人,早年他在北京從事裝修行業,后來回到家鄉繼續從事裝修,由于生意不景氣,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從一個親戚那里接觸到草莓種植,從那以后,他就癡迷于特色水果種植事業。
2015年,高允亮開始種植草莓。期初,考慮到成本問題,他沒有采用大棚種植,而是采用直接地栽模式。當時,由于缺乏技術和經驗,草莓由于受低溫、鳥食、土地農業殘留物等影響,導致當年所有草莓基本絕收。
“說實話,當時壓力很大,不單單是經濟上的,還有精神上的,當時,村民大都不看好我,認為我這是瞎胡鬧,說風涼話的不少!”,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高允亮苦笑地說。
方法總比困難多。草莓種植是一項投入大、見效慢的活,不能急。一方面他認真結合實際學,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另一方面,遇到不會的問題,他通過電話、微信等形式第一時間和山東、浙江的專家請教聯系。慢慢地,他就掌握了技術,不僅解決自己的問題,還主動幫助別的種植戶解決問題。就在前不久,一個朋友還想請他到非洲當技術顧問。
“找到問題癥結后,通過不斷學習,現在再也不擔心技術問題了。”高允亮說,今年種植的10畝草莓共7個棚,從去年冬天到春節前后,一直都是銷售旺季,按最低價格每斤草莓40元算,平均一天收入1000元以上。
自從種植草莓以來,他就把家搬到了草莓大棚旁邊,吃住都在那里。白天一天,他帶領大家在大棚里干活,晚上,他還要定時給大棚加溫,每天十二點之前沒有睡過覺,他把所有精力都傾注在這里。
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他的種植事業從最初的兩個草莓大棚,發展到現在的七個草莓大棚、兩個火龍果大棚和一處葡萄采摘園,年收入可達30多萬元,同時還帶動20多人就業增收。
生產出來的產品,要把它賣出去才是錢。他通過個人推銷和朋友圈轉發等各種形式促銷。因為草莓個大味甜,加上市區較近和交通方便,鮮草莓頗受蛋糕店、高檔水果店、超市和顧客青睞。經過“口口相傳”,不少縣城市民便聞訊來到草莓園購買新鮮草莓和游玩,成為大家青睞的采摘好去處。
“希望通過我的努力和示范帶動,讓更多的村民參與到特色水果的額種植中來,讓大家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都過上好日子!”高允亮說。
責任編輯:徐明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