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萬人分享“買虧”經歷,生活不是“買買買”
摘要:把自己的“買虧”經歷寫出來作為警示,也是一種保持“人間清醒”的有效辦法,“虧錢小組”之類網絡社群火了,正源于一些年輕人對于消費主義的反思。那些關于“買虧”的生活瑣事,充滿人間煙火,也在網線各端共情。比如,有人后悔充了影視會員不知道看什么,有回復細心貼出經典電影片單;
攢錢的門道求而不得,虧錢的方式千千萬萬。在豆瓣上,有23萬人聚在一個名為“喪心病狂虧錢小組”(簡稱“虧組”)的網絡社群中,分享著自己的虧錢“心得”。
仔細查看“虧組”形形色色的虧錢“事跡”,大多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買了視頻會員卻不知道看啥”“花了大價錢辦健身卡沒去幾次”“在禁摩城市買摩托車停地庫”……大量來源于生活經歷的帖子,鮮活還原了當代年輕人的消費沖動與困惑。
今天,商品極大豐富,促銷花樣繁多,支付方便快捷,消費空前繁榮,但消費主義的種種弊端也隨之而來。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買;這款口紅色號適合發朋友圈,買;網紅說某雙鞋代表了時尚潮流,買……追求更好生活無可厚非,但在營銷勁風中將之簡化為“買買買”,超前消費、過度消費,未免會越花錢越焦慮。
面對消費主義的圍獵,年輕人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能體悟到自己“虧了”,說明理性開始在認知中占據上風。把自己的“買虧”經歷寫出來作為警示,也是一種保持“人間清醒”的有效辦法,“虧錢小組”之類網絡社群火了,正源于一些年輕人對于消費主義的反思。
那些關于“買虧”的生活瑣事,充滿人間煙火,也在網線各端共情。比如,有人后悔充了影視會員不知道看什么,有回復細心貼出經典電影片單;有人懊惱請人上門通廁被坑,許多跟帖手把手在線教學通馬桶;還有人手機對著激光拍照被損壞,“吃瓜群眾”紛紛表示“學到了”……五花八門的“買虧”經歷,激發出更多省錢的辦法。如此“反向操作”與其說是23萬人的故事會,不如說是面向全網的消費教育課。
當然,要促進理性消費,僅靠圍觀23萬人的“錢包悲痛史”遠遠不夠。在“虧組”的組員吐槽中,同樣暴露出一些商家無良經營,消費者無處維權的問題。這些問題,更是治理課題,也需要相關方面抓緊破題,為大家營造更加安全有序的消費環境。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