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縣區 汝南縣

汝南金鋪范張雞黍傳千古

2022-04-11 10:12 來源:駐馬店網 責任編輯:鄧丹華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駐馬店網訊(記者 鄧丹華)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早已融入到了我們民族的血液中。人無信不立,誠信是做人的根本。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重朋器友,演義出諸多感天動地的交友故事,化為成語、化為典故以彰善癉惡。其中發生在東漢時期汝南郡雞黍之約的故事就在現在的汝南縣金鋪鎮。該故事后化為成語范張雞黍,這個成語的主人公是范式、張劭,范式,字巨卿,山陽郡金鄉(今山東金鄉縣)人;張劭,字元伯,汝南郡(今汝南縣金鋪鎮)人。后人感動于他們一諾千金,誠信守約的壯舉,筑“雞黍臺”,在張劭宅建“二賢祠”,改張莊寨為金鄉鋪,以示紀念。這些往事在《后漢書•獨行列傳》、《搜神記》及《汝南縣志》均有記載。4月8日上午,記者分別采訪了汝南縣天中文化研究會會長劉炳松和金鋪鎮村民,聽他們講述那段故事。

一個凄美的故事

在汝南縣文明實踐中心,記者見到了退休干部、現任縣天中文化研究會會長劉炳松。問起“范張雞黍”的故事,他打開了話匣子。他告訴記者,據史書記載,金鋪原名不叫金鋪,叫張莊寨,因張劭和范式兩賢士舍命存信求義(史書上稱為“雞黍信義生死交”)的故事,后改名金鄉鋪,再后來改成金鋪。

現在如果你問當地老百姓是哪里人,他們還習慣地說:“俺是‘金鄉鋪人兒’”。金鋪地處平原,氣候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民風淳樸,過去京漢古道橫貫南北,交通便利,是一個美麗的鄉鎮,素有汝南北大門之稱。

微信圖片_20220416011727_副本

漢明帝時期,朝廷求賢若渴,興辦太學,張貼皇榜選拔太學生,為國家培養人才。汝南郡人張劭辭老母,負書囊,到東都洛陽應舉求學。途中日暮,投店宿歇。夜間聽到鄰屋有人呻吟。問店小二隔壁是誰?小二答是一個秀才,害瘟疫,傳染,沒人敢去看顧,快死了。張劭隨即慷慨解囊,請醫用藥調治,早晚湯水粥食,悉心照顧,終于救人一命。張劭所救之人乃范式,也是進京應試的秀才。范式病好了,一算日子,考期已過,二人揖手相別,約定明年再去赴考。

第二年張劭與范式兩人雙雙一起考入太學,在京城洛陽讀書,平日里兩個人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關系特別密切。暑去寒往,轉眼三年學業已滿,那年的九月初九返鄉時,二人依依惜別。范式說,兩年后的今日,他要到府上拜見張劭母親及老婆和孩子。說罷,揮淚而別。

兩年后的九月初九,約定的日子已到,張劭把兩年前相約之事告知母親,并請母親殺雞、蒸黍米飯招待范式。母親笑著說,你們已分別兩年,范式住在千里之外,不可能專程赴約。張劭告訴母親,巨卿是個遵諾守信的君子,絕不會食言,請母親放心準備。飯未熟,范式就到了,登堂拜見張母后,二人把酒敘舊,甚是酣暢。住了數日,范式辭別歸里。并且說定,今后如果有機會,他們再相聚。

微信圖片_20220416011751_副本

三年后的陽春三月,張劭突發重病,臥床不起,同郡的郅君章、殷子征從早到晚照料看護。張劭臨死時,嘆息道,遺憾的是還沒能見一下他那生死與共的朋友。殷子征說:“我與郅君章對您盡心竭力,我們如果不是你生死與共的朋友,那么你再想找誰來與你相見呢?”張劭說,象他們這兩個人,只是他活著時的朋友,山陽郡的范巨卿,才是他生死與共的朋友。話罷不一會兒,張劭便斷了氣。

當天夜里,時任金鄉功曹的范式忽然夢見張劭穿著黑祭服,垂掛著帽帶,赤足徒步走來,并叫道,巨卿,他在某日已經死了,將在某日下葬,要永遠回到地下去了,如果沒有忘記他,能否再見一面。范式突然驚醒過來,悲痛萬分,淚流不止。于是第二天,他便向太守告假,穿上給朋友服喪的衣服,按照張劭的安葬日期,前去奔喪。

三月初三,范式未到,鄉親們已為張劭發喪。可棺木抬到村北官路石橋上時,棺繩齊斷,眾人結好繩子,也不能抬起。張母撫棺痛哭道,此必待范巨卿也。正在這時,大路遠處塵土飛揚,一輛白馬素車飛奔而來。人們猜想,一定是山東范式到了。不多一時,范式趕到,撫棺慟哭,親執拂在前引路,并哭囑道,別矣!元伯,生死異路,從此永別了。這時棺木才被抬起,殯埋了張劭。范式騎的白馬,因長時間奔跑勞累過度而死,也被埋葬于此。后來范式親為張劭守墓三日而去。

遺址見證歷史

“當時,這里有三個墳墓,特別大,象三座‘窯’,我們都稱‘冢子’”,在“信義冢”、“白馬冢”遺址處,今年71歲的小魏莊村民申留指著一處高出周圍很多的麥田激動地說,60年代初,這里有三個“冢”,雙的叫“信義冢”,單的叫“白馬冢”,相隔60米。大約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除四舊”被扒。當時他10多歲,跟著大人到跟前看,還抱回家了幾塊磚頭,現在家里還存一塊。后來經過村民多次取土燒窯,才變成現在的樣子。當時還有一塊大墓碑,上面刻著非常漂亮的字,因墓碑不吉利,老百姓嫌棄,被丟掉了。

微信圖片_20220416031641_副本

微信圖片_20220416031707_副本

張劭乃一介處士,但病痛中有摯友日夜守侯,特別是有范式這樣“約以神相照,交于信可深”的“死友”,在當時荒僻的金鄉鋪一帶,人煙稀少,而為送葬者竟達“千人”;后鄉人又為他和范式立祠名為“二賢祠”,食雞黍歡聚的地方,筑臺紀念曰“雞黍臺”。

古詩詞佐證故事

他們堅如金石的友情,流芳后世,成為千古佳話,歷代詩人贊頌不絕。詩人張御采在《雞黍臺》中寫道:勝友傳雞黍,交情數范張。倆人心獨契,千古道難忘。落日明殘碣,高風起大荒。長留一丘土,仿佛尚登堂;明李根茂在《謁張伯元墓并懷范巨卿》詩中,也感慨“四海茫茫知己少”,范式這樣的信士,更令人仰慕難以忘懷;東漢大文學家孔融在《汝潁文士優劣論》中,將汝潁文士對比,認為“汝南張伯元身死亡后見夢范巨卿,潁川士雖有奇異,未有能神而靈者也”;唐朝詩人孟浩然在《過故人莊》中,詩曰: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明朝進士王萬祚詩曰:雞黍祠臨古道旁,石碑高處草生香。往來南北饒車馬,愧殺翻云覆雨郎;清朝名士馬錫璜詩曰:信馬金鄉愛晚晴,紅霞一抹上紫荊。居人指點村前路,曾過三陽范巨卿;汝陽知縣王元梅詩曰:生死交情乃見真,訂期雞黍遠相親。最憐白馬三陽客,執墳頭哭故人;汝南人也為張范建祠膜拜,可見古來汝南和外鄉有識之士,都把他們視為守信約的典范。

 “三一體系”鑄“誠信”名片

近年來,作為“誠信故里”,金鋪鎮黨委政府十分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誠信精神的傳承和誠信文化的建設,以爭創“中國誠信之鄉”為引領,創建“三一體系”,即一典引領一批、一園影響一鎮、一體謀劃全域,進一步深入挖掘該鎮誠信文化底蘊,講好誠信故事,拓展文化格局,讓誠信文化不斷發揚光大。

一典引領一批。以“雞黍之約”誠信典故為引領,選樹誠信典型,講好誠信故事,弘揚誠信美德,促進文明和諧鄉風。開展一系列“誠信單位”、“誠信家庭”、“誠信個人”等評選活動;全鎮廣泛成立民間文化藝術團,自編自導自演身邊的好人、好事,以秧歌、腰鼓、豫劇、小品、說唱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倡新風,樹正氣,勸誡生活陋習,宣傳黨的政策等; 2022年即將舉辦首屆“誠信文化藝術節”,展示一批優秀的誠信文化成果,表彰一批先進的誠實守信人物,持續叫響金鋪鎮“誠信之鄉”文化品牌,提升誠信文化影響力。

微信圖片_20220416014642

一園影響一鎮。該鎮注重非遺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相結合,恢復重建雞黍臺、白馬冢、信義橋、二賢祠,建設“中國(金鋪)誠信文化園”;修建誠信大道、誠信街區;建設唐、宋、元、明、清歷代著名詩人關于范張二賢和“雞黍之約”的古詩詞碑廊,以雞黍之交文化展示為核心,將誠信文化、農耕文化、遺產保護、環境保護和鄉村振興相結合,全面展示深厚優秀的歷史文化及時代信念。

一體謀劃全域。該鎮加快誠信體系建設,完善守信激勵與失信懲罰體制,把誠信建設由道德約束層面上升到制度保障層面。為企業、商戶建立誠信檔案,將機關各單位、各村(社區)納入信用體系,為個人建立信用檔案。

如今,誠信文明之風已滲透進轄區的各個角落,各個行業,企業“紅黑榜”成了不少企業宣傳的利器,越來越多企業將“紅黑榜”擺在門店顯眼處,成了誠信經營的金字招牌,信用體制也不斷激發每個群眾道德素質的提升和參與文明創建的熱情。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作為誠信故事的發源地,金鋪鎮的誠信文化逐漸成為發展的靈魂,具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有力促進人際交流溝通,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責任編輯:鄧丹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业县| 九台市| 通州区| 庆安县| 视频| 两当县| 电白县| 盘锦市| 峨边| 桦甸市| 登封市| 清镇市| 开鲁县| 庆云县| 酒泉市| 博野县| 宁安市| 博客| 浪卡子县| 迁安市| 酒泉市| 宁津县| 晋江市| 怀仁县| 涞源县| 象州县| 万载县| 太仆寺旗| 芷江| 桓台县| 美姑县| 抚州市| 陕西省| 大同市| 青铜峡市| 化德县| 灌南县| 仙桃市| 博白县| 堆龙德庆县| 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