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生態經” 結出“致富果”
摘要:當時,黎世民正在籌建葡萄種植幫扶基地。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他通過土地流轉,成立了鴻發農林種植專業合作社,大膽引進葡萄、草莓、棗樹等經濟作物,主要采用溫室大棚的形式進行種植。他通過流轉、入股等方式,承包1100畝土地,發展生態農業觀光園。展望未來,余長旺信心十足。
記者 徐明 通訊員 楊華東
日前,走進泌陽縣賒灣鎮余長旺的生態農業園,記者看到,一排排整齊的種植大棚里,各種果樹枝葉翠綠、欣欣向榮。
作為河南省“三區”(革命老區、貧困地區、邊遠山區)科技人才協會會長的余長旺,12年來扎根鄉村,一心一意走科技化種植道路,先后獲得86項農業發明專利和科技成果獎。
選擇下崗 走上一條艱辛路
2005年,34歲的余長旺任職于賒灣鎮政府,遇到鄉鎮機構改革,他選擇了下崗。
下崗后,他開過飯店、賣過水果、跑過運輸。創業路走得艱辛,沒掙到錢,還欠下不少債務。靜下心思考,他認為沒有一技之長是無法長遠發展的。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銅山鄉見到了正在扶貧的河南省農科院專家黎世民。當時,黎世民正在籌建葡萄種植幫扶基地。通過交談,黎世民為他打開了一扇致富的大門。
厚植沃土 闖出一條致富路
回村后,余長旺看到很多村民外出打工,家里的土地沒人種。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他通過土地流轉,成立了鴻發農林種植專業合作社,大膽引進葡萄、草莓、棗樹等經濟作物,主要采用溫室大棚的形式進行種植。
成功后的余長旺,決定用自己的經驗帶領村民在家實現致富夢。他通過流轉、入股等方式,承包1100畝土地,發展生態農業觀光園。其中,葡萄、草莓占110畝,供游客采摘;牡丹、芍藥等花卉分布院內,種植園內設有池塘和涼亭,供游客垂釣和休息。此外,他還養殖了300只山羊,實現生態種養一體化發展。
把握時代 干出一條“特色路”
“農業大有可為,農村大有發展,作為一名新時代農民是值得驕傲的。”從一名下崗人員到如今的生態農業基地建設者,余長旺交出了滿意答卷。
如今,在余長旺的觀光園里,每月能領到3000多元工資的職工有30余人,產業發展直接帶動了169戶貧困戶實現脫貧增收。為了讓更多群眾學到先進的農業技術,他和幾位農業專家、種養大戶定期上門指導,引領帶動全縣開展“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種養發展新格局。
目前“互聯網+”風起云涌,余長旺也建起了“空中生態觀光園”,做起了水果流通領域的電商。
“未來這里將規劃建設一個高標準的集采摘、游覽、品吃、住宿、運動等于一體的生態休閑現代農業旅游基地,整合資源,向高端農業產業鏈延伸,讓農業變成高端服務業。”展望未來,余長旺信心十足。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