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商家短期收入、緩解經營壓力 多地發放消費券助商惠民
促進短期消費、恢復消費信心,增加商家短期收入、緩解經營壓力——
多地發放消費券助商惠民
四川成都發放“5·20”促消費活動消費券,山西太原投入4.2億元發放消費券,貴州將于5月30日啟動發放1.4億元零售文體和餐飲消費券……近期,全國多地發放消費券,覆蓋汽車、家電、餐飲等重點領域。
疫情影響下,消費券成為激發消費潛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被多地納入促進消費回暖的政策工具箱。專家指出,發放消費券配合一系列扶持政策,將有效提振消費。
激發消費潛力
今年以來,疫情等多重不確定性因素沖擊消費需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4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0.2%。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1%。
面對壓力,多地選擇通過發放自帶杠桿效應的消費券,拉動消費、提振信心。
四川省成都市發放“5·20”促消費活動消費券,財政資金規模1.2億元,發動金融單位和商戶疊加優惠活動,共計2.4億元。這是今年以來成都首次面向全市大規模發放消費券,涵蓋成都市重點零售、餐飲企業以及個體工商戶。據悉,成都第一波66萬張“5·20”消費券不到5分鐘被一搶而空。截至5月21日24點,本次消費券活動核券總量超16萬張,不過1天半的時間,核銷率已達25%。
“五一”期間,海南省開展“助商惠民,樂享海南”消費券發放活動,吸引1萬多家商戶參與,帶動海南10家重點零售企業5天內實現了1億多元銷售額,同比增長3.86%。
廣東省廣州市5月啟動“羊城歡樂購——廣購羊城悅來粵好”促消費活動,發放消費券,加快消費回補,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廣百百貨有關負責人介紹,第一輪廣州消費券發放首日(5月8日)正值母親節,促進當天銷售超2500萬元。第二輪消費券5月13日發放后,推動5月14至15日周末實現銷售超1600萬元。
國泰君安近期發布相關研報顯示,政府發放消費券,一方面有利于促進短期消費、恢復消費信心;另一方面通過對商家的間接補貼,增加商家短期收入、緩解疫情期間經營壓力。
覆蓋多個重點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本輪消費券“大禮包”重點關注汽車、家電、餐飲等行業。
4月,國內汽車產銷出現下滑。為提振汽車消費,多地發放汽車消費補貼。山東省青島市“促消費”活動期間,購買汽車時按照不同車型不同價位,可以享受3000-10000元的一次性補貼。浙江省寧波市推出的汽車消費券分為滿10萬元減3000元、滿15萬元減5000元兩種,適用線下購置新車消費場景。吉林省長春市自5月21日起面向在該市購車的個人消費者發放5000萬元汽車消費補貼,持續到9月21日結束。
此外,餐飲、家電也是重點。山東省濰坊市5月22日啟動“惠享濰坊”消費季,發放政府消費券超7000萬元,聚焦餐飲、汽車、家電、家居、文旅等重點消費領域。深圳市商務局自5月1日起推出“消費電子和家電購置補貼”活動,消費者購買相關電器數碼產品,每人累計最高補貼2000元。貴州將于5月30日啟動發放1.4億元零售文體和餐飲消費券。
“在汽車、家電、餐飲等行業發放消費券,能夠更有效撬動消費。”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對本報記者表示,一方面,汽車、家電、餐飲等行業消費市場占比較高,達到1/4左右。另一方面,中國在汽車、家電、餐飲等行業消費基礎較好,消費者購買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和參與餐飲等高頻消費的熱情較高。近年來,汽車、家電、餐飲等領域陸續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例如汽車下鄉、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配合消費券的發放,將有效提振消費。
數字化消費券更好用
“五一”期間,東莞舉辦“樂購東莞”活動,發放專題消費券約3400萬元。市民通過微信小程序領券后,在零售、餐飲、住宿等適用門店消費一定金額,結賬時使用微信支付,即可自動使用消費券。
微信支付有關負責人指出,微信支付可以帶來更好的發券、領券體驗。發券方面,依托微信廣泛的用戶基礎,通過微信支付發放消費券,可以覆蓋幾乎全年齡段用戶。領券方面,通過微信支付發放的消費券,用戶只要使用微信付款,即可選擇消費券的滿減、抵扣等功能,甚至用消費券直接支付,更加方便快捷。目前,江蘇、廣東、云南、湖北等省份以及深圳、廣州、徐州、珠海、江門等多個城市都選擇通過微信支付等數字化渠道發放消費券。
隨著移動支付廣泛普及,各地借助互聯網平臺發放數字消費券,降低了使用門檻,進一步激發消費潛力。“數字消費券普及率較高,能比實體消費券更好地達到發放效果。不僅可以更有針對性地發放,還能更好監測消費券的使用情況。此外,在疫情防控方面也實現了無接觸發放與領取。”洪勇分析。
“消費恢復是長期的過程。未來,發放消費券或將成為常態化手段。”洪勇表示,消費券不僅是疫情期間提振消費的工具,未來也可以成為節假日促消費的長期手段。(記者 徐佩玉)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