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地行走
詩意地行走
——讀石看祥的詩
劉 火
荷爾德林說:“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詩意何在?當然在于山水湖泊、飛禽走獸,當然在于鮮花爭艷、林木蔥蘢,當然更在于人的創造、向往、追求……有這些,也就有了詩人的詩意行走。
近讀石看祥君的詩集《尋找一條河》《潤物無聲》,我高興地看到了他詩意地行走。
詩意地行走在鄉村。
河底,羊群帶著河水轉移/風匍匐著撲向高崗//高粱熟了,父親站在那里/比高粱還高,比泥土還低(《高粱熟了》)
羊群怎么帶著河水轉移?父親怎么比高粱高、比泥土低?這不是電影里的蒙太奇手法,也不是現代派的解構。我們把羊群看成明亮的水,羊群的流動如河水的轉移,流動著生命,流動著鄉村人家的希望、歡樂和幸福。羊群移動到哪兒,就如家鄉的河水流到哪兒,古老流出新生、過去流出現在。
“高粱熟了,父親站在那里/比高粱還高,比泥土還低。”這一定是作者的獨特體驗,是作者的一次不期而遇。高粱生長在河坡,父親站在河坡之上,比高粱高,一個勞動者永遠高于勞動本身,比泥土還低是勞動者的謙卑,也是勞動者臣服于泥土的心愿,父親比高粱高、比泥土低,更是一種象征。這是詩歌的邏輯,而詩歌邏輯的源頭是生活的邏輯。
黑格爾說:“東方人在運用比喻意象方面特別大膽,他們常把彼此各自獨立的事物結合為錯綜復雜的意象(《美學》第二卷)。”把彼此各自獨立的事物進行組合并形成一種全新的景象,確實是中國重要的詩歌傳統。
故園越來越模糊/熟識的人接連在風中走失//大地初呈綠色/逝去的一切將被綠色覆蓋(《昨夜,一位故人被風帶走》)
這首詩顯然是寫死亡與新生的。作者看到的是一個人的死亡,也是在向我們呈現生命輪回的過程。故園越來越模糊,因為故園熟悉的老人一個個離去。故園去了那么多人,模糊而疏曠,陌生的來者一茬一茬跟上來。鄉親如莊稼一樣依然茂盛,大地依然豐盈。作者把無限惆悵叩響在村莊邊,又把未來寄予大地的生生不息。
背集,街道依舊車水馬龍/水泄不通/……/多么希望留住這一切/村莊從此不再衰老和孤獨(《多么希望留住這熱鬧的場面》)
這首詩中,作者通過對鄉村集市過往的描寫反襯當今農村空蕩凋敝的景象。村莊的衰老,其實是農耕文明的衰落。村莊的孤獨,不只是那些舊式的老者的孤獨,還是游子的孤獨,是因為幾千年來積淀的鄉土情結的灰飛煙滅。可以預見,村莊永遠是大地上不可或缺的生動音符,沒有這些生動音符組合成美妙的交響樂,未來所謂的現代農業就不是可持續的。
亙古不變的河水,洗亮每一個村莊/卻沒記著一個人的名字(《淮河岸邊》)
這是作者在鄉村獨自靜坐和行走的詰問吧?作者對鄉村的熱愛和對生命的體認是深沉的、獨特的。他心中的村莊是被河水洗亮的村莊,干凈、明亮。河水一直流淌,帶走時光,帶走河兩岸的每一個人,記不住任何人的名字。河水,是滋養的,是更新的,它可能記住一片落葉、一條水草,卻記不住一個人的名字。而坐在河岸邊的人,卻要在河水里打撈童年的記憶,打撈波動翻滾的人生。
詩意地行走在人間。
“對于藝術家來說……通過純粹藝術手段去尋得秩序、意義與完整性,使它顯現出來或使人猜測到;把我和自然、內心和外界的距離僅僅通過藝術來克服(《宗白華美學文學譯文選》)。”具體到詩人,我和自然、內心和外界的距離是要通過語言來克服的,而詩歌語言最好的組合就是形象、意象。
一場春雨,又一場春雨后/松軟,濕潤的土地上/冒出片片綠來/東一簇、西一簇/它們晃晃身子,一些水珠搖搖欲墜//早晨六點多點/曙光還未接近窗戶/四歲的妞妞,在被窩里拱了拱/咯咯地笑了/然后,慢慢地探出小腦袋(《潤物無聲》)
這首詩,有些人可能認為不就是寫了杜甫的“潤物細無聲”嗎?我們看石看祥這里的詩節,上節寫的是早春及早春里的欣喜,下節卻寫了一個萌萌的小孩子。寫物及物聲與寫人及人聲的二節詩有什么聯系呢?這兩組鏡頭,要說遠可以說毫無聯系,要說近可以說咫尺天涯。這是標準的蒙太奇手法在詩歌中的應用。這首詩運用了雙向比喻,既把物喻著人,又把人喻著物。也就是說,春天的新綠如妞妞,這綠就活蹦亂跳了,小女孩如春天的新綠,這孩子就是綠意蔥蔥了。而春雨呢?人間的春雨詩意也更濃了。我們必須讀出人間的春雨對幼小生命的滋養、塑造,讀出不同的斑斕生命萬類競自由的蓬勃生機。
父親溝壑般的皺褶,格外清晰/一聲鳥鳴落在抖動的樹枝(《曬暖》)
這二者怎么對應,反映出什么情緒,作者不說,鳥鳴在說。面對父親溝壑般的褶皺,鳥鳴之說與我們之說或許一樣、或許不一樣。
奔波于社會/積攢了眾多的風霜/漸漸地,迷失了來路/找不到歸去的方向(《我有一顆遼闊的心》)
就自己站起來,送自己一程(《指路》)
媽媽的聲音/是一根繩子(《媽媽的聲音》)
別人只說經歷風霜,作者卻是積攢風霜,積攢比經歷要殘酷得多,而作為詩卻要美麗得多。眾多風霜積攢在口袋里、積攢在衣柜里,那是很容易融化的,而積攢在心底,大概只有媽媽的聲音才能融化。人世茫茫、人海茫茫,每個人都要努力詩意地行走“自己站起來,送自己一程”。作者的堅強和我們的堅強是一樣的,莫愁前路無知己,不患人不知己,患已之不知也。當我們走來走去不知所以然的時候,不要怕,還有“媽媽的聲音”這“一根繩子”,這根繩子不攥在媽媽的手里,就攥在媽媽的聲音里。媽媽呼喊的時候,繩子在抖動,我們靜聽媽媽的聲音時,繩子也在抖動。
人世間/有多少生命在等待中/無聲消失/而春風,不管多么遲滯/從不虧欠等待的草木(《春風從不虧欠等待的草木》)
我們熟悉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當今天讀到石看祥這樣的詩句,同樣令我們耳目一新。春風與草木當然有命定的緣分,古之詩人大多看到的是春風的催發,今天我們應該清楚草木的等待。
等待是堅強,等待就是生命;等待是信心,等待就是蔥綠;等待是抗爭,等待就是希望。
人類的共情屬性,決定了情感表達的互通性,決定了共同詩歌價值觀念的追索。由石看祥的詩,讓我想起了西蒙諾夫的詩歌《等著我吧……》。且以此詩結束這篇短文吧:
等著我吧——我會回來的。/只是你要苦苦地等待……/等到一起等待的人/心灰意懶——都已倦怠。//等著我吧——我會回來的。/死神一次次被我挫敗!/就讓那不曾等待我的人/說我僥幸——感到意外……/我是怎樣死里逃生的,/只有你和我兩個人明白——/只因為同別人不一樣,/你善于苦苦地等待。
責任編輯:張遠征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