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多地黨政機關大院“拆墻透綠”
摘要:市民感覺黨政機關不再那么“神秘” 信陽市民劉女士和詹先生都感覺,市委、市政府大院拆圍墻是與時俱進的新氣象,能讓市民直觀感受到那些單位不再“神秘”。如今,區政府拆除大院圍墻,提供免費車位70多個,對她來說是“真正的便民服務”。
河南多地黨政機關大院“拆墻透綠”
專家:是服務型政府建設的趨勢
信陽市人民政府廣場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韓忠林 實習生 王莉 文/圖
從信陽市委、市政府大院到洛陽洛龍區委、區政府大院,最近幾天,河南黨政機關大院拆圍墻圍欄,引起社會各界關注。
其實在“拆墻透綠”政策引導下,機關大院拆圍墻已經算不上新鮮事兒。越來越多的地方部門,主動選擇與市民共享公共空間。
而機關大院拆了圍墻,會不會影響正常工作?在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毛壽龍看來,日常工作是否會受到影響,并不是由圍墻決定的。拆圍墻是黨政機關自信的表現,可以倒逼各單位做好日常工作。
河南多地黨政機關大院拆除圍墻
7月上旬,信陽市著手對市委、市政府大院圍墻進行拆除,引來市民紛紛打卡、點贊。
信陽市委書記蔡松濤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是一個正常的工作,沒有什么稀奇的。未來這個地方就是一個開放式的公園或者開放式的辦公場所,供群眾休憩、停車、活動。”
無獨有偶,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從洛陽市洛龍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獲悉,最近幾天,該區對區委、區政府大院圍欄進行了拆除。
“市領導調研的時候,提到了這個事,洛龍區立即進行了落實,在全市先行一步。”按照統一部署,洛龍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負責拆除大院圍欄,該中心副主任史婷婷全程參與。
洛龍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以及所有委局,都集中在該大院辦公。這意味著此次拆除圍欄后,洛龍區機關單位大都實現“無圍墻辦公”。
對信陽來說,機關大院拆圍墻,其實算不上新鮮事。
早在2021年12月,淮濱縣就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以縣委、縣政府大院“改擴建”為契機,拆除機關大院圍墻。
在河南全省,機關大院拆圍墻更是早就有之,并且在近兩年變得更加常見。
早在2015年9月,蘭考縣就率先拆除了政府機關圍墻和大門。昔日“神秘”的政府大院變得一覽無余。
2021年7月,南陽市臥龍區委、區政府帶頭拆除了機關大院圍欄,并進行了立體綠化。在其示范帶動下,該區水利局、交通運輸局等職能部門,以及武侯街道辦事處等基層政府,紛紛對圍墻圍欄進行拆除。
“我們辦事處是今年春節前后拆除的。”南陽市臥龍區武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程國江介紹。
據報道,2021年12月至今年2月,周口沈丘縣人大、縣政協、縣財政局等單位的圍墻柵欄全部進行了拆除。
可以說,在“拆墻透綠”政策引導下,河南越來越多機關大院主動拆除圍墻圍欄,努力通過此舉,拉近與市民的距離。
拆除圍墻后,機關大院將發揮哪些城市功能?是否會影響正常工作?
信陽市委、市政府大院圍墻已經拆除完畢,正在進行環境升級改造。這項工作由信陽市機關事務中心負責。
按照該中心工作人員的說法,市委、市政府大院“拆了以后就跟公園一樣”,目前正在進行海綿城市建設。另外按照規劃,區域內還設置有停車場,配備有充電樁,供市民停車、充電。
“院里邊的公共空間都讓出去,市民散步、游玩都可以。”通過拆除圍欄,洛龍區想要滿足老百姓辦事需求,也盡可能滿足周邊市民生活需求。
按照規劃,洛龍區委、區政府大院門衛室,將改造成便民服務驛站和環衛工服務站,配備便民服務設施,供市民和環衛工臨時休憩。
黨政機關大院拆圍墻,固然是拉進與群眾關系的好方法,但也有市民提出疑問,空間開放后,是否會影響機關單位正常工作?
針對該問題,信陽市委書記蔡松濤曾稱:“我們就正常工作,沒什么影響。”
在最近的“體驗”當中,信陽市機關事務中心工作人員發現,市委、市政府大院變身“公園”后,居民大部分都是晚上來的,與機關工作人員形成“錯峰”,所以對工作影響并不大。
“在接到任務時,我們也有過這方面的顧慮。”包括史婷婷在內,拆除區委、區政府大院圍墻之前,洛龍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很多人曾有過會不會影響公職人員工作的擔心。“我們提前給各單位人員發了一封公開信。”在信里,洛龍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介紹了機關大院“拆墻透綠”的目的與意義,并廣泛征集大家意見。
“就我們開放這幾天的情況,感覺對正常工作影響不大。”洛龍區市民來區委、區政府大院散步、游玩,集中在早上和晚上,與機關單位人員工作時間是錯開的。“目前來看,絕大多數市民都會自覺遵守規矩。”史婷婷說。
基層辦事處與老百姓打交道更多、更直接,拆除圍墻后,是否會影響日常工作呢?
“很多市民不去信訪部門,而是直接去辦公室或找領導。”遇到類似情況,南陽市臥龍區武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程國江都會想辦法引導,可依舊會有個別市民堅持找領導,不肯按規定走正常信訪程序,“這都是極個別現象,整體感覺對工作影響不大。”
機關大院拆圍墻,有多方面效果
“從物質方面講,增加了公共綠地面積。”而從精神層面看,毛壽龍覺得機關大院拆除圍墻,讓政府和老百姓的距離更近了,“高墻大院會讓人覺得比較遠。”
毛壽龍提倡黨政機關大院拆圍墻,在他看來,這和政府接待日、機關事宜前置到服務大廳等做法類似,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服務理念,是服務型政府建設的趨勢,“背后的一些東西,沒有必要藏在高墻里邊。”
不過,毛壽龍也有些許擔心,對一些地方來說,機關大院拆圍墻,可能會影響正常工作。
機關大院拆圍墻,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政府部門的自信。“這也可以倒逼政府,做好日常工作。”毛壽龍說。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陳東輝同樣認為,政府大院拆除圍墻,供群眾休憩、停車、活動,是件好事。
他概括出至少三個方面的效果:一是接了地氣,二是提了人氣,三是聚了人心。
“把過去的政府大院建設成開放式公園,就是為了方便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方便了,黨的凝聚力自然就強了。”陳東輝說。
市民感覺黨政機關不再那么“神秘”
信陽市民劉女士和詹先生都感覺,市委、市政府大院拆圍墻是與時俱進的新氣象,能讓市民直觀感受到那些單位不再“神秘”。
洛龍區政府大院在開元大道上,地段繁華,周圍有寶龍城市廣場和正大廣場。
市民谷女士來這邊逛街,經常為找停車位發愁。如今,區政府拆除大院圍墻,提供免費車位70多個,對她來說是“真正的便民服務”。
各網絡平臺上,兩地的政策同樣引來不少喝彩,“信陽市委大院拆除圍墻的目的就是要拉近與群眾的距離,給老百姓更多的資源共享,這是務實的行政作風。”
在一些網友看來,信陽“拆墻透綠”起到了表率作用,值得推廣和學習。
熱心的網友在線提醒,“大家不要大聲放音響,不要影響了大樓里的工作人員辦公,大家互相體諒。”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