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節特別放映電影《茶館》修復版
摘要:上世紀80年代,楊立新有幸和老一輩表演藝術家一起同臺演出《茶館》,又于2008年起擔任《茶館》的復排“召集人”,所以他對這部戲的感情尤為特殊。讓吳剛感到欣慰的是,在今年的《茶館》演出期間,不少年輕演員每場演出都在邊幕站著看完了全場,“他們是有心人,我看好他們?!?/p>
作為北京人藝的金字招牌,話劇《茶館》1982年由謝添導演搬上銀幕。為紀念該片公映40周年,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展映”單元昨晚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隆重放映《茶館》修復版,向經典致敬。
1982年,電影《茶館》由北京電影制片廠攝制,演員班底均來自北京人藝的話劇《茶館》劇組。老一輩藝術家于是之飾演的“王掌柜”、藍天野飾演的“秦二爺”、鄭榕飾演的“常四爺”、黃宗洛飾演的“松二爺”、英若誠飾演的“劉麻子”等經典形象,永遠留在了銀幕上。
映前活動中,出演新版《茶館》的北京人藝演員楊立新、馮遠征和吳剛,圍繞人藝精神傳承和角色塑造等進行了分享。
上世紀80年代,楊立新有幸和老一輩表演藝術家一起同臺演出《茶館》,又于2008年起擔任《茶館》的復排“召集人”,所以他對這部戲的感情尤為特殊。“今天看這部電影,心里總是有些不一樣的感受。和老藝術家們的接觸,是我永遠不能忘懷的。”他說,“現在能夠看到當時原班人馬的原汁原味,還是很珍貴的,感謝電影資料館的修復,讓它永久流傳下去。”
如今,話劇《茶館》即將面臨又一輪新老演員的交接問題。楊立新說:“我們這一代人排這部戲比老一輩藝術家要難,因為他們或多或少經歷過那些年代,而我們只有文字和影像資料?,F在再排《茶館》難度更大,后輩的壓力也更大。”但他認為,北京人藝的舞臺上不能沒有《茶館》,如何全面繼承和保持住人藝的水平和風格,是他對未來的期待。
“這些年我們每年都要演《茶館》,每年都有新的演員加入,他們在一點點適應。”讓吳剛感到欣慰的是,在今年的《茶館》演出期間,不少年輕演員每場演出都在邊幕站著看完了全場,“他們是有心人,我看好他們。”(文/記者李俐)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