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科院 加強農業科技創新 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摘要:其中,國家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等國家級創新平臺9個,河南省小麥抗性遺傳育種院士工作站、河南省高油酸花生優異種質資源創制院士工作站等省級創新平臺6個,種質資源保存庫、海南南繁科研育種工作站等基礎平臺5個。
駐馬店網訊(記者 耿楊揚 見習記者 王家恒)建立市級以上創新平臺28個,引進“雙一流”院校博士、碩士30余人,申請植物新品種權11個,獲國家專利39項……近日,在全市教育科技創新大會暨人才工作會議上,市農科院作為獲獎單位作了典型發言。
近年來,市農科院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依托“院士經濟”夯實“三農”壓艙石,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中展現積極作為。
建平臺,搭舞臺。市農科院主動對接,先后建成市級以上創新平臺28個。其中,國家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等國家級創新平臺9個,河南省小麥抗性遺傳育種院士工作站、河南省高油酸花生優異種質資源創制院士工作站等省級創新平臺6個,種質資源保存庫、海南南繁科研育種工作站等基礎平臺5個。駐馬店也成為全省科研創新平臺最多的地市。
聚人才,助出彩。市農科院通過招才引智和公開招聘,先后引進“雙一流”院校博士、碩士30余人;邀請張新友、陳劍平、許為鋼等院士團隊進行學術交流,并聯合開展科研攻關,有效解決了一系列制約我市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卡脖子”問題;選派青年專家到墨西哥國際玉米與小麥研究中心、中國農科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開展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在學習和實踐中鍛煉成才;鼓勵青年人才申報項目、組建科研團隊,并認真落實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優化科研管理機制,減輕科研人員事務性負擔,助其潛心研究、勇于創新。
盯主業,展作為。市農科院自主選育農作物新品種42個,榮獲省市廳級成果獎37項,申請植物新品種權11個,綜合考評持續保持全省第一梯隊……在抓好技術指導、技術培訓、技術示范的同時,以省農科院與我市合作共建全省唯一的科技綜合示范區為機遇,積極探索“龍頭企業+專家+基地+新型農業經營組織+農戶”的成果轉化新模式、新途徑。積極與張新友院士團隊合作,推動了花生產業提質增效、快速發展;與陳劍平院士團隊合作,降低了農藥施用量和生產成本,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明顯;與許為鋼院士團隊合作,開啟了我市優質小麥種植時代……引進一名院士、帶來一個團隊、做強一個產業的“院士經濟”效應凸顯。
立足新起點,市農科院將振奮精神、勇于爭先,在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久久為功、在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上持續發力、在服務農業高質量發展上爭先進位,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責任編輯:張遠征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