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板店:紅薯產業年助農增收1600萬元
駐馬店網訊(記者 鄧丹華 王朝朝 通訊員 張紅衛)“你看這紅薯秧長勢多旺,估計下面的紅薯也是一天一個樣。今年又是個豐收年。”近日,在汝南縣板店鄉蘇莊村一塊紅薯地里,村民蘇小偉一邊查看紅薯長勢一邊喜悅地說。
今年48歲的蘇小偉是板店鄉蘇莊村村民,高中畢業后一直在家從事特色農業種植,目前已流轉土地100多畝,主要種植優質小麥、西瓜、紅薯等作物,每年紅薯種植面都在30畝左右。
“紅薯是投資少、畝產高、加工增值空間大的作物。我們現在種的都是品種紅薯,種上后,基本不需要咋管理,不像過去還要翻秧、掐頭。紅薯雖然是個‘懶莊稼’,但效益可觀。”蘇小偉說,新品種紅薯畝產一般在4000斤左右,加工成粉面,一斤紅薯可出四兩粉,4000斤紅薯能產粉面1600斤,一斤粉面市場價5元,一畝紅薯收入8000元,如果再加工成粉條、粉皮、粉絲出售,效益更高。
板店鄉土質優良,特別適合種植紅薯。近年來,板店鄉因地制宜,積極引導群眾根據當地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紅薯產業,鼓勵群眾流轉土地擴大種植規模。組織農業科技人員送技術下鄉,推廣良種良法,在紅薯品質上尋求突破,引進了西瓜紅、瑪莎莉、商薯19、豫薯8號等多個優良品種。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紅薯產業“接二連三”發生變化,目前全鄉已形成了以紅薯種植為“一產”基礎,以“三粉”加工為“二產”增效,以提供生產、加工服務為“三產”創新的“三產融合”產業格局,產、加、銷一條龍,拉長了產業鏈條,增加了紅薯的附加值,紅薯的產量和效益逐年提高,群眾種植紅薯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紅薯種植面積逐年擴大。今年全鄉紅薯種植面積已突破2000多畝,年產量預計可達8000萬斤,年產值將突破1600萬元。不起眼的小紅薯被打造成了產業振興的特色亮點,成了農民增收致富的特色支柱產業。
“紅薯湯、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過去群眾種植紅薯是為了吃飽飯。如今日子過好了,紅薯由原來的粗糧搖身變成了‘金疙瘩’,許多群眾靠紅薯種植加工走上了富裕路。下一步,我們將立足現有基礎,挖掘發展潛力,不斷提升紅薯產業化經營水平,努力把‘小紅薯’打造成為板店鄉種植加工產業的一張名片,助力鄉村產業振興。”板店鄉黨委書記張冬說。
責任編輯:鄧丹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