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新聞 河南

展品背后的河南故事

2022-10-19 16:38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責任編輯:任亮亮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雪域先鋒號   打破高原施工禁區   □本報記者 楊凌   “應用于川藏鐵路隧道施工的‘雪域先鋒號’硬巖掘進機模型亮相‘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我們設計團隊成員都很激動!”

近日,“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開幕,眾多河南元素迎來高光時刻。國產首臺高原高寒大直徑硬巖掘進機“雪域先鋒號”,中國一拖東方紅LF2204無人駕駛拖拉機,淮陽時莊遺址中國最早的夏代糧倉城,以及蘭考泡桐制作的古箏悉數登場。通過實物模型、生動視頻、圖片圖表等豐富的形式,講述它們背后的“河南故事”,鋪展開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原大地波瀾壯闊的發展畫卷,奏響“奮勇爭先、更加出彩”的河南強音。

千年文物

穿越時空 觸摸歷史

□本報記者 溫小娟

河南博物院鎮院之寶舞陽賈湖骨笛,鞏義雙槐樹遺址出土的牙雕蠶,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鑲嵌綠松石銅牌飾……在北京展覽館“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上,河南展區的文物展品十分搶眼,吸引不少觀眾駐足。

在河南展區“千年文脈綻放時代之光”板塊,專門設置智能展柜展出獨具中原特色的文物復制品,觀眾不僅可以直觀地看到“文物”形態特征,還可以動手“互動”,點擊屏幕就能讓賈湖骨笛、牙雕蠶等文物360度旋轉。更讓觀眾驚喜的是,戴上耳機還能聆聽來自8000多年前賈湖骨笛奏響的樂聲。

“賈湖骨笛是我國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樂器實物。它的出現改寫了先秦音樂史乃至整部中國音樂史,還推翻了人們長久以來認為七聲音階來自西方的認知。”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說。

浪漫的先民們對藝術的追求從未停止。此次展出的牙雕蠶正是其中一個例證。這枚用野豬獠牙雕刻的牙雕蠶,其造型和現代家蠶極為相似,背部凸起、頭昂尾翹,呈繃緊的“C”形姿態,仿佛即將吐絲或正在吐絲,形神兼備,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蠶雕藝術品。

中華文明史始終與桑蠶、絲綢密不可分。在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顧萬發看來,這枚小小的牙雕蠶對探尋“中國絲綢起源”具有重要研究價值,它與青臺遺址、汪溝遺址等周邊同時期遺址出土的迄今最早絲綢實物一起,相互印證了5000多年前黃河中游地區的先民們已經從事養蠶繅絲。

河南展區內,每天都有不少觀眾前來一睹牙雕蠶的風采。這只栩栩如生的“蠶”,向今人講述著5000多年前先民們“黃河畔、事農桑”的生活。

“展覽通過考古遺址、出土文物等,向全國人民充分展現了河南考古在中華文明起源、夏文化研究等關鍵課題發掘研究中的重大突破和成就。”河南省文物局局長田凱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今后,我們要進一步做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工作,提煉展示好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堅定文化自信,講好河南故事。

時莊遺址

跨越4000年的國家糧倉

□本報記者 方化祎 李昊

金秋的北京,黨的二十大隆重召開,糧食安全再次成為代表們關注的焦點之一。

在千里之外,周口市淮陽區四通鎮時莊村黨支部書記時興榮忙碌的事,同樣與糧食相關:如何讓身邊寶貴的遺址,得到合理開發利用。村子南頭,一片藍色的彩鋼棚下,就是令他心念所系的糧倉城遺址。作為目前發現的我國歷史上最早的糧倉城遺址,“時莊遺址”入選了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9年春,一家秸稈生態能源開發公司即將在時莊開建。動工之前,時興榮主動報告文物部門請求先期勘探。

結果讓人大喜過望,通過鉆探初步判定,這里是一處文物遺址。通過對采集樣品的碳14測年,考古人員判斷該處遺跡距今3750年至4000年之間,處于夏朝的早期;對發掘出的植物樣本進行分析,發現均為粟和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小米和黃米,并且在土壤中還檢測出了已經炭化的粟和黍的種子;對遺跡底部鋪墊的植物進行分析,發現成分為蘆葦。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曹艷朋介紹,在面積約5600平方米人工墊筑臺地的外圍,有寬淺的圍溝,寬度超過30米。在臺地上已發掘的3400平方米范圍內發現了29座罕見的倉儲遺跡,分布集中,形制多樣。這些倉儲設施建造時,大多先平整墊高地面,然后以土坯建造土墩或墻體,外側涂抹細泥。

當時的人們為什么要建如此大規模的糧倉?考古人員圍繞時莊遺址,進行了更大范圍的鉆探,結果發現在方圓150公里的范圍內,還有13座同時期的遺址。對該遺址的作用雖然眾說紛紜,但可以明確的是,“時莊遺址”的發現,為研究我國古代早期國家的糧食儲備、統一管理和可能存在的貢賦制度等,提供了絕佳的實物資料。

夏朝的先民們也許不會想到,4000年后,他們當初修建糧倉的地方,仍然是新時代的糧食主產區。周口市糧食產量連年保持在180億斤以上,穩居全省第一,享有“國家糧倉看河南、河南糧倉看周口”的美譽。

蘭考樂器

泡桐有聲 奏響新曲

□本報記者 史長來

金秋十月,“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盛大展出。在河南展區“千年文脈綻放時代之光”板塊,來自蘭考縣“音樂小鎮”的演奏員彈奏著由蘭考泡桐制成的古箏,悠揚的琴聲,令人陶醉不已。

“焦裕祿的事跡,我們這一代人并不陌生。一個人,一棵樹,一種精神,一個產業。蘭考的民族樂器產業因‘焦桐’而生,發展得這么好,令人想不到。”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的河南人雷先生觀展后深有感觸地說。

10月17日,在蘭考縣堌陽鎮“音樂小鎮”展廳里,聊起蘭考民族樂器產業的發展前景,堌陽鎮副鎮長馬嘉娓娓道來:“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整廠搬遷的整體規劃設計方案已完成,正在優化內部細節,9月底已進場施工。深圳市佳音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蘭考縣興蘭農村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的河南豫樂佳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出的第一批箜篌已在四川進校園……”

“今年8月份,蘭考順利通過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樂器協會專家組的考核評審,被授予‘中國民族樂器之鄉·蘭考’稱號。”蘭考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民族樂器產業鏈鏈長張衛波說,目前,中國民族樂器行業95%以上的音板取自蘭考泡桐,蘭考共有各類民族樂器生產企業219家,僅堌陽鎮就有民族樂器生產企業189家,主要生產古箏、古琴、琵琶、阮等20多個品種、30多個系列產品,年產銷各種民族樂器70萬臺(把)、音板及配件500萬套,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值20余億元,帶動就業1.8萬余人;自主研發、注冊、引進民族樂器品牌316個,擁有敦煌、中州、焦桐等知名品牌30多個,獲得專利388項。

據悉,為更好發揮樂器制造業賦能鄉村振興的作用,蘭考縣委、縣政府以民族樂器文化產業園為主體,投資8.1億元在堌陽鎮打造“音樂小鎮”。作為河南省重點項目,“音樂小鎮”包含音樂客廳、樂器創意園、樂器產業區、樂器文化園、生活配套區等5個功能區,帶動了物流、電商等衍生行業的蓬勃發展。蘭考樂器已成為蘭考人發家致富的“綠色銀行”。

東方紅拖拉機

助力端牢“中國飯碗”

□本報記者 田宜龍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范坤鵬

近日,在北京展覽館舉辦的“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上,展出的東方紅系列100馬力拖拉機、220馬力動力換擋拖拉機、無人駕駛大馬力拖拉機,是我國農業機械自主發展的縮影,讓“東方紅”依然成為那抹令人自豪的亮色。

其中,中國一拖東方紅LF2204無人駕駛拖拉機(以下簡稱“東方紅LF2204”)作為此次唯一入選的農機展品,憑借亮麗的色彩、炫酷的外形、硬朗的線條,其所在展區迅速成為參觀者的熱門打卡點。

中國一拖總經理助理、技術中心主任趙一榮介紹,東方紅LF2204剛剛在2022第十屆中國農機高端論壇上摘得“評委會大獎”。作為一款配置動力換擋變速系統且沒有駕駛室的無人駕駛拖拉機,該機型曾在全球首個超萬畝無人化農場試驗示范項目中亮相,專家評價“作業表現穩定”。

“東方紅LF2204在國內多種場景實現了示范作業,一舉成名。”趙一榮說,該機型突破了拖拉機整機作業智能控制技術、智能拖拉機多機協同技術、智能拖拉機農機具控制技術等多項國際關鍵技術,比如:實現作業精度小于2.5厘米,導航作業精度達到正負2.5厘米,可以實現對無人裝備作業狀態和性能進行實時監控。該機型適用于旋耕、犁耕等多種作業,是一款無人化的大馬力經濟型拖拉機,市場前景廣闊。

除了榮譽加身的東方紅LF2204,60多年來,從機械化、智能化到數字化,從履帶式拖拉機、輪式拖拉機到混動拖拉機、新能源純電動拖拉機,“東方紅”前進的腳步從未停歇。作為中國農耕的主力軍,中國一拖始終引領國內農業機械化技術發展,推動農機行業轉型升級。截至目前,中國一拖已累計向社會提供370萬臺拖拉機和320萬臺農業動力機械,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趙一榮表示,“十四五”時期,中國一拖將以農業裝備智能化為抓手,以技術協同創新為手段,加快核心產品技術升級,持續引領行業技術進步,將在感知、平臺、機群協同等技術發展上加大研發力度,通過打造“一基地三平臺”,使中國一拖成為中國第一、世界一流的農機企業,為國家糧食安全保駕護航。

雪域先鋒號

打破高原施工禁區

□本報記者 楊凌

“應用于川藏鐵路隧道施工的‘雪域先鋒號’硬巖掘進機模型亮相‘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我們設計團隊成員都很激動!”10月17日,中鐵工程裝備集團川藏項目研發團隊的高翔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雪域先鋒號”是目前國產最大直徑的敞開式掘進機,也是世界首臺雙結構掘進機,打破了海拔3500米以上高原復雜環境隧道機械化施工的禁區。

川藏鐵路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具挑戰性、最具復雜性的鐵路工程項目。為了真正把川藏鐵路工程打造成為“創新工程”,中鐵裝備集團組建了一支近百人的科研攻堅團隊。自2018年項目啟動以來,在科技部“863”“973”計劃項目以及河南省首批創新引領專項“超大直徑巖石隧道掘進機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支持下,“雪域先鋒號”設計負責人高翔和他的團隊一起走一線、進現場,累計完成5個重大項目調研跟蹤,歷時3年成功攻克極端復雜地質雙結構、多源信息融合超前地質預測、智能掘進等技術難題。

“‘雪域先鋒號’已成功下線,并在川藏鐵路色季拉山隧道使用,目前已經掘進3770米,應用情況良好。”高翔說,參加工作以來,他和中鐵裝備集團的員工們一道見證了掘進機行業國產化崛起的鏗鏘進程,經歷了國產隧道掘進機從無到有、從進口到完全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并遠銷海外幾十個國家的過程,感到十分驕傲和自豪。

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鐵裝備考察時提出,“要加大投入、加強研發、加快發展,努力占領世界制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使我國成為現代裝備制造業大國”,“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今年10月16日,習近平同志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高翔說,“我們將牢記囑托,繼續聚焦隧道掘進裝備基礎共性技術、關鍵核心技術和重大工程應用方向,補短板、鍛長板,形成重大關鍵技術源頭供給,不斷提升隧道掘進機械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祖國建設作出當代青年人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任亮亮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手游| 平泉县| 衡水市| 东光县| 阜新市| 城步| 汉寿县| 三都| 南宫市| 宣城市| 桑植县| 章丘市| 贵阳市| 金堂县| 拉孜县| 霍城县| 丁青县| 夹江县| 毕节市| 武汉市| 陆丰市| 嫩江县| 扎鲁特旗| 白水县| 潼关县| 嘉祥县| 延寿县| 靖远县| 汤阴县| 新宾| 西充县| 洛浦县| 平顺县| 桐柏县| 普格县| 工布江达县| 德格县| 延川县| 和田县| 历史| 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