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抗抑郁藥物常見不良反應及處理策略
眾所周知,隨著抑郁癥知識的普及,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們意識到自己可能患了抑郁癥,主動來醫院求治。抑郁癥的治療通常是一個緩慢、艱難的過程,在治療中,人們常問的問題就是抗抑郁藥會不會有什么不良反應,長期服藥會不會對身體造成什么傷害?出現不良反應應該怎么處理?下面就介紹一下抗抑郁藥物常見不良反應的發生機制和處理方法。
1.頭痛
頭痛是抗抑郁治療的常見不良反應之一。主要是因為大多數抗抑郁藥物都對5-羥色胺(5-HT)起作用而引起頭痛。但這種頭痛一般是一過性的,往往在服藥的前幾天明顯,隨著服藥時間延長,在患者適應藥物劑量后會消失。如果患者癥狀較為明顯可作相應處理,如調整服藥時間、加用對癥藥物等,如持續時間較長,甚至出現不能耐受的嚴重頭痛則應立即停藥,并及時告知主治醫生,尋求醫生的幫助。
2.頭暈
頭暈同樣是抗抑郁治療的常見不良反應,其發生機制也可能與藥物作用于5-羥色胺(5-HT)有關。5-HT水平過高可能造成交感神經興奮過度,而植物神經受到抑制,表現為精神狀態和行為改變、神經肌肉異常,以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則可能引起頭暈、意識模糊等異常狀態。頭暈的處理策略和頭痛相似,通常服藥數天后癥狀消失,如果頭暈癥狀長期存在則需要提高警惕,考慮停藥或換藥治療,以及有無其他疾病的可能。
3.軀體疼痛
常見觀點認為軀體痛是抑郁癥患者本身常見的伴發癥狀之一,在抑郁癥老年人中,合并軀體痛者高達56.33%。但其實停用部分抗抑郁藥物也可能導致軀體疼痛的發生或加重,這與停藥后可能發生5-HT或NA水平下降有關。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需要進行全面查體及實驗室檢查,以確定疼痛的嚴重程度,排除軀體原因;另一方面可通過緩慢逐步減藥的方式,減輕撤藥癥狀。此外,專注力及定向力訓練等認知行為療法對于疼痛也可以發揮一定作用。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常見抗抑郁藥物可謂是一把雙刃劍,既能緩解患者的抑郁癥狀,但也可能帶來一些不良反應,這就需要在服藥過程中與主治醫生或藥師聯系,定期復診,及時發現不良反應及時處理。
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 劉慧敏
責任編輯:高元元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