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渴的“清水河” 奔涌的“經濟帶” 引江濟淮工程河南段試通水了
引江濟淮工程(河南段)清水河河道宛如綠色沃野中的藍色動脈(12月29日攝)。譚勇 楊其格 攝
本報訊(記者 歸欣 方化祎)12月30日上午10時許,豫皖交界處的袁橋泵站節制閘閘門緩緩提起,一泓來自長江的清流從安徽淌過,涌入鄲城縣清水河。至此,歷經三年艱苦建設的引江濟淮工程(河南段)全線試通水。
促成長江、淮河兩大水系“心手相牽”的引江濟淮工程,是我國目前在建的最大水利工程,也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其中,河南段工程屬于引江濟淮工程江水北送的一部分,總投資76.5億元,全長187.98公里,由它支撐挺立的豫東骨干水網,將讓河南現代水網的骨架更加結實。
“最直觀的好處是‘解渴’。”河南省引江濟淮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全力介紹,江水北送后,將惠及周口、商丘部分縣市,讓870萬群眾作別家中“水垢”。與此同時,以周口國家農高區建設為牽引的高標準農田建設,也將擁有更加穩定可靠的“源頭活水”。
“解生活生產的渴,也解生態環境的渴。”鄭州大學水利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左其亭告訴記者,河南段工程通水后,每年將有6億立方米的長江水流入豫東平原,增加河道生態用水0.42億立方米,減少深層地下水開采量3.2億立方米,將有效改善當地河道水生態環境和地下水超采局面。
引江濟淮工程不光是“清水河”和“風景帶”,于我省內河航運而言,它還是一條名副其實的“經濟帶”。在周口市港航管理局副局長于海濤看來,引江濟淮工程建成通水,意味著江淮運河通航指日可待,這將結束沙潁河淮河水系與長江中上游地區水運不暢的歷史,縮短周口港、信陽港接入長江“黃金航道”的距離。
以周口港為例,目前船舶進入長江主航線約900公里,江淮運河通航后,可取道安徽壽縣,至蕪湖直接入長江,航程縮短近400公里。“以前走的是‘U形線’,今后走的‘弓背線’,省下的可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呀!”幾位長期跑船的船老大興奮地說。
當天,引江濟淮二期工程也正式開工。全部建成后,將使引江濟淮工程多年平均引江水量達到33.03億立方米,給豫皖兩地百姓帶來更多福祉。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