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丨2022年河南考古新發現驚喜連連 佐證中原文明綿延不斷
摘要: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執行會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劉海旺說,在為期2天的交流會上,來自全省各地的46位考古工作者介紹了考古新發現、研究新成果,這些考古發現年代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明清,涉及遺址種類多樣,內涵豐富,再次用考古證明了中原文明一脈相承、沒有間斷的特征。
□本報記者 張體義 溫小娟
2023年1月6日,在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會上,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及鄭州、開封、洛陽、三門峽、許昌等市文物考古機構的20多位專家介紹了考古新發現,其中辛村遺址、漢魏洛陽城、隋唐洛陽城、開封州橋等遺址的考古新發現引起廣泛關注,有力佐證了中原文明的源遠流長、綿延不斷。
在兩周考古中,鶴壁辛村遺址考古取得重要進展,以探索聚落布局為中心,發掘一處周代居址,發掘表明西周中期辛村遺址已有了明顯的布局意識,以居住為主,偶有鑄銅、制骨等手工業生產活動。三門峽發現一批墓葬,時代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文化屬性應屬于虢國。出土大量青銅、金、玉等精美文物,所出三組青銅編鐘是三門峽建市以后首次發現戰國銅編鐘。
濮陽發現漢代房屋基址,它和之前發掘的三楊莊漢代房屋遺址相互參照,為我們了解中原地區漢代平民的日常生活和住房布局提供了新的材料。南陽陳棚墓地發掘一批漢代墓葬,出土大量南陽罕見的原始瓷器,為研究南陽盆地乃至中原地區漢代墓葬、漢文化及原始瓷器的發展演變等提供了新資料。新鄭市發現一批漢代墓葬,墓葬成組分布特征較為明顯,應該是以家庭為基本單元的公共墓地。在漢魏洛陽城發現了大型魏晉時期水道遺跡,如此規模在漢魏洛陽城的發掘歷史上尚屬首次。洛陽市白草坡東漢陵園遺址考古取得進展,陵園布局越來越清晰。焦作多處發現分布集中,排列整齊的漢代家族墓地。許昌長葛發現一處以戰國秦漢時期為主的平民階層的公共墓地,該墓地的平面布局應事先有所規劃。洛陽孟津朱倉發現一處北朝時期的家族墓地,墓葬使用葬具及隨葬器物反映了孝文帝遷洛以后漢化的強烈影響以及鮮卑民族的特征,為研究北朝時期的民族大融合提供了重要的圖像和實物資料。
在唐宋考古中,隋唐洛陽城正平坊遺址基本摸清了該區域建筑的布局和保存情況,尤其是西半坊大型院落的發掘,展現出以大殿為核心的多進式庭院布局形式,為研究唐代里坊規劃管理制度和官式建筑布局模式提供了重要材料。鄭州商城遺址內發現了唐代鑄造遺跡、唐代大型馬坑。開封北宋東京城州橋遺址考古引起廣泛關注,遺址的發掘對于研究北宋東京城的布局結構及大運河汴河段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衛輝東關遺址發現兩處宋代建筑構件燒造窯址,遺址東鄰護城河,北鄰衛河,運輸方便,建筑材料可通過水運輸送。
在元明清考古中,鶴壁淇縣發現金元時期家族墓地,各墓皆坐北向南,排列布局體現了“始祖居中,左昭右穆”的傳統葬俗。安陽發現明代高等級墓葬,此次發掘的墓葬有明確紀年,墓主人為明代趙王之后,為研究安陽地區明趙王的譜系提供了新的資料。商丘古城明清建筑基址考古發掘項目發現合院2處,房基12座,首次實現了對商丘古城明清文化層及其建筑遺跡的詳細解剖。通過對開封雙龍巷遺址的持續發掘可知,雙龍巷歷史文化街區自明代以來始終是開封城內的重要居住區,為研究明清開封城的布局及演變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執行會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劉海旺說,在為期2天的交流會上,來自全省各地的46位考古工作者介紹了考古新發現、研究新成果,這些考古發現年代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明清,涉及遺址種類多樣,內涵豐富,再次用考古證明了中原文明一脈相承、沒有間斷的特征。
責任編輯:張建福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