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不止有狂歡的籃球邀請賽
摘要: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紅寺堡球員喬鑫的老家就在移民舊址的土坯房中。場館外,劉銀萬的石磨莜麥炒面攤位因籃球賽生意興隆。他老家在吳忠市同心縣張家塬鄉的一個小山村,移民到紅寺堡區后,由于懷念石磨面的味道,他自主創業,開了一家石磨面坊,如今已成為當地的“能人”。
新華社銀川2月27日電(記者 馬思嘉)日前,在全國最大的易地生態移民集中安置區——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工商聯“團結杯”籃球邀請賽落下帷幕。來自紅寺堡當地的球員以及外地職業球員、外籍球員等96名運動員組成的8支球隊,為觀眾奉獻了為期四天的精彩比賽。
這是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工商聯“團結杯”籃球邀請賽比賽現場。新華社記者 馬思嘉 攝
“比賽確實好看得很,沒白來!這次專門來看楊文學的。”50歲的馬玉林說。在比賽開始第一天,他和村里幾個老球迷就特意從寧夏固原市彭陽縣新集鄉新集村驅車260多公里來到紅寺堡區,在當地賓館住下,每天提前到場館占好觀賽位置。
寧夏西海固地區百姓對籃球的熱愛由來已久。馬玉林提到的楊文學是西海固當地成長起來的籃球明星,如今效力于全國男子籃球聯賽(NBL)陜西信達隊。為了看一場他的比賽,西海固地區不少百姓都不辭辛勞遠道而來。紅寺堡區還邀請了數名外籍球員前來參賽以提升賽事觀賞性,場館附近的停車場一位難求。
早些年,馬玉林也偶爾去外地看球賽,但由于條件艱苦,他只能騎自行車、摩托車,或者乘坐顛簸的大巴,與四五人合住一個狹小的賓館房間。“現在條件好了,自己買了車,也住得起兩人一間的賓館,觀賽體驗肯定更好了。”他說。
場上球迷的熱情深深震撼了受邀參賽的新疆球員冶征文。當地觀眾的歡呼和唏噓牽動著他的情緒,球迷毫無偏袒、為比賽雙方獻上掌聲的行為也讓他感動。
“這邊球員的球風很硬朗,有一種不放棄的拼搏精神,哪怕還剩5分鐘、他們落后我們20分,也會全力奮戰到最后,這很難得。”冶征文說。在賽事間隙,他參觀了紅寺堡區羅山腳下的移民舊址,了解了西海固移民初到這片土地、在一場場風沙中開荒拓土的精神,明白了他們球場上的拼搏精神從何而來。
上圖為經過多年的生態修復,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新莊集鄉移民舊址已逐漸被綠色覆蓋;下圖為戈壁荒灘上建起的紅寺堡移民新村(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紅寺堡球員喬鑫的老家就在移民舊址的土坯房中。作為紅寺堡區第五中學體育教師,32歲的他曾多次從鄉鎮比賽中脫穎而出,代表紅寺堡區參加寧夏全區的農民籃球爭霸賽。“很多西海固移民搬到這里,把對籃球的愛好也帶到了這里,各種籃球賽特別多,這種氛圍也影響了學校的學生。”喬鑫說,他擔任主教練的紅寺堡區第五中學女子、男子籃球隊分別在前不久落幕的吳忠市初中籃球聯賽中奪得冠軍、亞軍。
“這樣的籃球邀請賽不僅能帶動全民健身,還能提升鄉村凝聚力、拉動當地經濟發展。”吳忠市紅寺堡區文化旅游體育廣電局體育辦主任周占元說。從各地趕來的球迷不僅讓紅寺堡區的賓館、餐館盈利頗豐,還帶動了當地農特產品銷售。場館外,紅寺堡區特色枸杞、紅酒、黃花菜等攤位不時吸引球迷前去購買。
場館外,劉銀萬的石磨莜麥炒面攤位因籃球賽生意興隆。新華社記者 馬思嘉 攝
“很多外地來的球迷都來買我們家的石磨莜麥炒面,每天線下收入能達到七八千元。”寧夏一把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劉銀萬說。他老家在吳忠市同心縣張家塬鄉的一個小山村,移民到紅寺堡區后,由于懷念石磨面的味道,他自主創業,開了一家石磨面坊,如今已成為當地的“能人”。
“這次比賽也是個很好的交流學習機會,紅寺堡區球員的精神令我難忘,也值得我學習。”冶征文說。
責任編輯:付 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